秦始皇陵兵马俑:50年考古揭秘“地下王国”
秦始皇陵兵马俑:50年考古揭秘“地下王国”
2024年9月8日,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幕,230件(组)文物精品首次亮相,其中包括秦始皇陵外城东门遗址、陵寝建筑遗址、飤官遗址以及陵西一号陪葬墓出土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秦始皇陵的总体布局、礼制建筑、陪葬坑、陪葬墓及出土文物等,更反映了秦代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社会生产、娱乐生活、精神思想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此次展览的举办,恰逢秦始皇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50年来,考古工作者们在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的考古工作中取得了重要收获,基本摸清了秦始皇陵区的遗存分布,了解了秦始皇陵园的形制、结构与布局。
在最新的考古发掘中,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带来了许多重要发现。考古工作者明确了武器的种类与配属,清理出俑坑中的第一面盾牌,并初步厘清了军阵的排列规律。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秦代军事制度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号坑的新一轮发掘同样令人瞩目。这里发现了三种在一号坑中未曾见过的俑:骑兵俑、跪射俑和立射俑。这些不同类型的俑构成了一个地下混编军团,展现了秦军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骑兵俑的发现,为我们了解秦代骑兵的装备和战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考古工作不仅局限于发掘,更注重文物保护与修复。2024年9月8日,兵马俑一号坑“现场应急保护实验室”和二号坑“考古现场发掘与保护平台”正式投入使用。这些设施配备了环境调控系统、专用照明工作系统、工作记录系统、文物信息采集系统和文物吊运装备等,实现了从考古发掘现场到实验室修复的全流程闭环体系。
在修复工作中,文物工作者们运用了各种高科技手段。例如,使用工业级扫描仪对文物进行表面信息采集,建立三维信息数据库;利用虚拟拼接技术,依据碎片几何特征的相似性度量,将所有碎片按一定次序拼接。这些技术不仅帮助恢复了兵马俑的原貌,还为后续保护、修复设计和数字展示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考古工作仍在继续,这座“地下王国”的神秘面纱正在被逐步揭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考古方法的不断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还将有更多令人惊叹的发现等待着我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