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古代三大阳谋:二桃杀三士、围魏救赵与合纵连横
揭秘中国古代三大阳谋:二桃杀三士、围魏救赵与合纵连横
“阳谋”一词,源自中国古代兵法,指那些公开实施却让对手难以抵挡的策略。这种策略即便被识破,对方也因各种原因无法避免中计,只能被动接受结果。在古代战争中,这样的智慧与策略比比皆是,其中“二桃杀三士”、“围魏救赵”和“合纵连横”被誉为顶级阳谋实例,它们不仅展示了古人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智慧,还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二桃杀三士:晏婴的智慧与权谋
春秋时期,齐国齐景公身边有三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三人号称“齐国三杰”,个个英勇善战,深受齐景公器重。然而,齐国相国晏婴担心这三人势力日益壮大,会威胁到国家稳定,因此屡次建议景公除掉他们。但景公碍于三人威名,一直犹豫不决。
晏婴于是想出一计,他给了三位勇士两个桃子,要求他们“计功而食桃”。三人开始争相攀比,都说自己功劳最大,互不相让。最终,古冶子因没抢到桃而拔剑自刎,公孙接、田开疆二人清醒后羞愧难当,亦持剑自杀。就这样,晏婴用两个小小的桃子,不费吹灰之力就除掉了国内武力值最高的三员大将。
这个故事在河南博物院有相关画像石,展示了当时的艺术特色和儒学影响。画像石上,三位武士衣衫飞扬、肢体夸张,营造出一种剑拔弩张的状态。高足豆右侧的公孙接伸出手傲慢地取到了盘中一桃,十分镇定与自我;高足豆左侧的田开疆亦不甘示弱,他右手握剑,正伸手抓盘中另一桃,唯恐自己落后;离豆稍远的古冶子马步横扎,蓄势待发,却发现已落于人后,这让他怒火中烧,左手紧握剑刃已不觉疼痛,胀大的脑袋把他冲动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围魏救赵:孙膑的军事战略智慧
战国时期,魏国将领庞涓与齐国军师孙膑之间的恩怨,为“围魏救赵”这一阳谋增添了更多戏剧性。据1972年山东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记载,孙膑在围魏救赵的战役中,不仅为了国家利益,更多地是出于对庞涓的私人恩怨。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决定出兵夺回中山国,庞涓建议直接攻击赵国的都城邯郸。一年之久的僵持,让赵国陷入了绝望的边缘。在这危急时刻,赵国派出斥候求援于齐国。齐威王派遣田忌和孙膑前去解救赵国。孙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不是直接救援邯郸,而是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这个计策的背后隐藏着孙膑的策略,他意图逼迫庞涓撤回兵力。
在接近魏城平陵时,田忌询问接下来的行动计划,孙膑反问哪位大夫最不懂军事,田忌无意中提到了齐城和高唐。孙膑竟然命令这两位能力不足的大夫攻打坚固的平陵,这一决策显得极其冒险,甚至看似无情。孙膑此举实则是深谋远虑的策略。他意在让庞涓轻敌,同时吸引其关注力,为主攻大梁做准备。
庞涓轻视了孙膑的计策,认为其无知。在接到平陵受攻的消息后,庞涓决定轻装快速回援,正中孙膑的下怀。魏军因此陷入了孙膑精心设计的陷阱。孙膑的此次行动不仅是为了解赵国之围,更有着深层的个人动机。他利用这次机会报复庞涓曾对他实施的膑刑之仇。
合纵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手腕
合纵连横,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战略思想,是各国互为拉拢,互为利用,共同对抗敌国的战略。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就是团结整合山东六国的力量建立联盟,共同应对秦国威胁。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就是化瓦解合纵联盟,通过与六国分别结盟破坏合纵,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逐一消灭六国,一统天下。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位于西面的秦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成为七国中的强国。位于东面的六个国家,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组成了统一战线,被称为“合纵”。秦国为了打破这一结盟,不断拉拢六国之中的某些国家,拆散六国联盟,被称为“连横”。战国后期,群雄相争,除武力外,政治、外交斗争的作用日益突出,纵横家应运而生。随着战国纷争的结束,纵横家随之消失。西汉时称纵横之说为“长短说”,长说、短说与一纵一横含义相同,都是指纵横之士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观点去说服对方的一种方法。
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楚,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
三个阳谋的对比分析
这三个阳谋案例,分别代表了政治、军事和外交三个领域的智慧:
- 实施者:
- 晏婴:政治家,以智慧和权谋著称
- 孙膑:军事家,善于运用军事策略
- 苏秦张仪:外交家,擅长外交游说
- 目的:
- 二桃杀三士:除掉威胁国家稳定的三士
- 围魏救赵:解救被围困的赵国
- 合纵连横:通过外交手段影响战国格局
- 手段:
- 智慧设计:晏婴利用人性弱点
- 军事策略:孙膑运用围魏救赵的战术
- 外交游说:苏秦张仪纵横捭阖
- 结果:
- 成功除掉三士
- 成功解救赵国
- 影响了整个战国时期的国际格局
那么,哪个阳谋最厉害呢?这取决于评判的标准。从智慧的角度看,晏婴的计谋最为巧妙;从军事角度看,孙膑的策略最具创新性;从影响范围看,合纵连横改变了整个战国格局。每个阳谋都有其独特之处,展现了古人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智慧。
你认为哪个阳谋最厉害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