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伊宁 | 特色林果成为助农增收的“金果果”
乡村振兴看伊宁 | 特色林果成为助农增收的“金果果”
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发展林果种植不但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还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伊宁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产业,通过温室与拱棚互补种植、错季上市,实现多样化种植,提高群众收入。
3月1日,走进克伯克于孜乡的樱桃大棚内,一簇簇雪白的樱桃花映入眼帘,部分早熟品种已枝叶葱绿花谢坐果,雪白的樱桃花中间点缀着豆粒般大小的樱桃,很是喜人。
眼下正是樱桃盛花期,更是管理的关键时期。大棚樱桃种植户张建昌表示,前段时间已经对棚内未自然授粉的花进行人工补授粉,以增加坐果率。
张建昌说:“盛花的时候是满片白,这种红的是我们喷了授粉药,给它实施了人工授粉技术。经测试,人工授粉比蜜蜂授粉强得多,蜜蜂在上面授粉不均匀,但是人工授粉每个花朵只要点到的话,它都会长得很好。”
2019年,张建昌从山东引进“美早”等樱桃新品种,开始在克伯克于孜乡尝试发展温室大棚樱桃种植,当时共种植了21个棚。2021年,21个大棚樱桃开始开花坐果,当年便产生了经济效益。这几年,张建昌不仅在樱桃种植基地成立了克伯克于孜乡冬鲜果业合作社,还通过从国内其他省份引进苗木、自己培育嫁接等方式,逐渐将樱桃种植规模扩大到了84个棚。目前,有50个棚的樱桃树已开花结果,30多个棚栽种的是樱桃树苗。
张建昌说:“今年的樱桃花开得好,长势也好,我们肥料上得也好。这一个棚种了52棵樱桃树,预计一棵树单产大概在15公斤左右,一个棚能采摘樱桃700公斤。如果按最低价格150块钱一公斤计算,一个棚的毛收入大约10万元左右。”
除了提高种植技术,张建昌还积极探索温室管理新模式,通过人为调节和控制温度让苗木强制休眠、提前催芽,不但让大樱桃早熟、利润翻倍,而且口感更佳,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张建昌表示:“我今年准备再建两个现代化的大棚,它能自动清雪,装上温控仪就能自动控温,这样樱桃的长势肯定会更好。我们还准备引进一些新品种,让合作社成员大家一块种,共同致富。”
近年来,伊宁市通过种植上巩固基地、扩大规模、提升品质,销售上打造品牌、叫响产地,贮藏上引进技术、延长链条等多种措施,有力促进了林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展特色林果5.1万亩,年产量达4万吨,年产值达3亿元。
伊宁市林业和草原局林业技术推广站党支部书记彭军说:“近年来,伊宁市积极引导扶持各乡镇的果农引进一些新奇特的林果业品种,发展温室、设施林果业。克伯克于孜乡主要是以樱桃为主,潘津镇主要是温室油桃,喀尔墩乡以温室和露地葡萄为主,通过发展采摘园,实现林旅融合,促进果农增收,提高果品附加值。”
本文原文来自伊宁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