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鳜鱼营养代谢特征与营养平衡技术及关键饲料原料选择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21: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鳜鱼营养代谢特征与营养平衡技术及关键饲料原料选择

鳜鱼是中国特有的淡水名优鱼类,其养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然而,传统的活饵料鱼养殖方式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鳜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介绍鳜鱼的营养代谢特征、营养平衡技术以及关键饲料原料的选择,探讨如何通过人工配合饲料和配套鳜鱼品系选育,推动鳜鱼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鳜鱼主产地分布

  • 鳜鱼是中国特有的淡水名优鱼类,目前已形成了从苗种生产、成鱼养殖、再到流通、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供应链。
  • 2022年鳜鱼总产量40.1万吨,产区产量前7名为广东、湖北、安徽、江西、江苏、湖南和浙江,这7省产量占总产量95%。
  • 其中,广东省是全国鳜鱼苗种集中生产区,苗种生产占全国90%以上。
  • 我国培育的鳜鱼新品种6个,包括翘嘴鳜“华康一号”和“广清一号”,杂交鳜“秋浦杂交鳜”和“长珠杂交鳜”,全雌翘嘴鳜“鼎鳜一号”和“武农一号”。

活饵料鱼养殖制约鳜鱼产业发展

  • 养殖一斤鳜鱼需要4.5-5斤饵料鱼,购买成本高,增加养殖用地。
  • 饵料鱼季节性变化明显,难以持续稳定供应。
  • 饵料鱼增加了养殖工作量,在捕捞运输途中易受伤染病。
  • 饵料鱼携带病毒时其自身可能不发病,但增加转播鳜鱼患病风险。

选育易驯食鳜鱼新品种(系),优化饲料配制,实现鳜鱼人工饲料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是推动鳜鱼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2022年,饲料鳜鱼养殖产量达到了2万吨,占全国鳜鱼总产量约5.4%,相比于2021年饲料鳜鱼产量的3000吨,快速增长了4倍多。

饲料鳜面临这些问题

  • 饲料覆盖度低、养殖效果较差及营养代谢障碍等问题。
  • 为减低饲料成本,过量使用植物蛋白、植物油。
  • 膨化饲料淀粉含量过高。
  • 饲料营养成分及加工工艺需要不断优化。

鳜鱼饲料养殖发展制约因子

  • 鳜鱼苗种阶段养殖成活率低。
  • 鳜鱼驯化率仍然偏低。
  • 养殖户购买驯化苗常出现闭口现象。
  • 饲料选择困难且养殖后期常出现代谢问题。
  • 饲料鳜养殖过程病害发生更频繁。

鳜鱼饲料养殖是世界级难题!

华中农业大学项目团队经过数十年坚守钻研,成功突破鳜鱼饲料养殖技术难题。团队成功选育“华康1号” 鳜鱼新品种,饲料驯食成功率>90%,饲料系数1.2-1.5,获湖北省技术发明奖、大北农科技奖。

鳜鱼饲料养殖问题的解决途径

  • 优质高效的人工配合饲料研发与产业化。
  • 稳定摄食人工饲料的配套鳜鱼品系选育。

第一部分 鳜鱼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

一、鳜鱼营养需求与实用饲料配方

1、鳜鱼对蛋白质、蛋白能量比、脂肪的需求
  • 鳜鱼幼鱼饲料中最适蛋白水平为53%。
  • 鳜鱼成鱼饲料中最适蛋白水平为47%。
  • G-C组(P / E = 35.90)时鱼体增重率达到最高。
  • 饲料中脂肪水平为12% 时,鳜鱼鱼体增重率达到最高。
  • 饲料中蛋白能量比(P/E)为37.98 mg/ KJ 时,鳜鱼生长性能最优。
  • 饲料中脂肪水平为10.71% 时,鳜鱼生长性能最优。
2、鳜鱼对亚麻酸/亚油酸、赖氨酸的需求
  • 饲料中亚麻酸/亚油酸比值为0.94(D3)时,鳜鱼增重率达到最高。
  • 饲料中亚麻酸/亚油酸比值为0.81 时,鳜鱼生长性能最优。
  • 饲料中赖氨酸水平为2.063%时,鳜鱼鱼体粗蛋白含量最高。
  • 饲料中赖氨酸水平为2.41% 时,鳜鱼生长性能最优。
3、鳜鱼饲料营养特殊要求
  • 蛋白质需求高;
  • 脂肪需求高;
  • 淀粉耐受性差。
4、鳜鱼饲料物性特殊要求
  • 外形长条状,大颗粒缓沉或浮性料为佳,肠道溶水性好。

二、鳜鱼饲料配方优化及营养代谢

1、鳜鱼饲料中蛋白能量比值研究

当饲料中蛋白能量比为35.90 (P / E = 35.90)时,蛋白质保留率达到最高;当饲料中蛋白能量比高于35.90时,多余的蛋白质用于分解供能。

2、脂肪添加对鳜鱼蛋白合成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随着饲料中脂肪添加量上升,鱼体脂肪蓄积增加,脂肪添加量超过17%会抑制鳜鱼TOR通路,导致鳜鱼生长减慢。

饲料中脂肪水平为12%时鳜鱼生长速度和摄食量最高,肝脏通过减少脂肪生成,加速线粒体β-氧化,催化分解非酯化长链脂肪酸,维持肝脏内的脂肪动态平衡,使鳜鱼健康生长。

随着饲料中脂肪进一步增加,脂肪开始蓄积在肌肉中,在肌肉中氧化酯化生成甘油三酯,大量储存。

3、饲料添加不同水平碳水化合物对鳜代谢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饲料中淀粉添加量低于10%利于鳜鱼生长。
  • 鳜鱼对淀粉耐受性差,饲料中添加20%淀粉会抑制鳜鱼TOR通路,引起鳜鱼厌食、生长减慢、肝脏脂肪蓄积增加等一系列代谢性紊乱。
  • 鳜鱼摄食10%淀粉含量的饲料之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性增加,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细菌含量明显增多。
  • 而摄食20%淀粉会造成鳜鱼肠道微生物结构失调,多样性下降,不利于肠道健康。

三、鳜鱼实用配方饲料的研发

1、菜粕替代鱼粉对鳜营养代谢的影响

饲料中分别添加10%及30%的菜粕饲养鳜鱼8周,结果显示,鳜鱼对植物性蛋白接受能力差。

不同浓度菜粕影响鳜鱼脂肪蓄积的机制不同:低菜粕通过降低摄食,TOR通路被激活,进而降低脂肪组织脂肪合成;

高浓度菜粕通过降低肝脏及脂肪组织中脂肪合成、增加脂肪分解来抑制鳜鱼生长及脂肪蓄积。

2、不同浓度的赖氨酸添加对鳜生长以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 赖氨酸的缺乏和赖氨酸适量(2.603%)时会提高氨基酸分解代谢酶的活性。
  • 赖氨酸缺乏时摄入的氨基酸不能更好的去合成蛋白质而是更多经过AMPD和GDH脱氨代谢。
  • 赖氨酸的不平衡将会激活AAR、TOR、AMPK信号通路,三条通路共同协作,来调控氨基酸分解,蛋白质合成以及能量平恒。
3、不同比例亚麻酸/亚油酸对鳜鱼生长、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饲料中不同比例亚麻酸/亚油酸能影响鳜鱼肌肉中EPA和DHA的含量,其中亚麻酸/亚油酸为0.94时,EPA和DHA的含量最大。
  • 饲料中LNA/LA比例为0.94时,肝脏脂肪酸合成量最大,肌肉中高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最高。
4、添加羟脯氨酸明显改善肌肉品质,提高胶原蛋白含量
  •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后添加1%羟脯氨酸后提高肌肉胶原蛋白含量2.36倍,以及肌肉胶原蛋白合成相关基因col1a1、 col1a2表达量;
  • 明显改善肌肉品质(硬度、咀嚼度、弹性);
  • 增强了食欲、促进了生长;
  • 确定了鳜鱼对饲料中羟脯氨酸的需要量为2.27%。
5、鳜对饲料中VB1的最适需求

通过折线回归,得到饲料中VB1最适添加水平为18.172 mg/kg。在饲料中添加适量VB1,可显著性减少肝脏脂肪蓄积,提高生长性能与全鱼蛋白质含量。饲料中VB1添加量为24.9mg/kg时,血清中AST、ALT活性过高,饲料中高水平VB1可能会造成肝脏损伤。

6、饲料中最适牛磺酸添加量及其对鳜鱼体脂蓄积的影响
  • 饲料牛磺酸含量为1%时,鳜鱼得到最大生长,及蛋白沉积,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脂肪的蓄积。提高鳜鱼脂肪水解及脂肪酸合成,但对脂肪酸β氧化无明显作用。由回归公式计算得出鳜鱼饲料中牛磺酸最适添加量为0.9%。
  • 在植物蛋白替代的饲料中补充牛磺酸提高了鳜鱼生长性能,增加了其体蛋白的沉积,提高了其免疫应答能力,且对脂肪的代谢能力具有一定促进效果。
7、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影响鳜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
  • 确定了鳜鱼对饲料中VD3的需要量为3991.071 IU/kg
  • 当饲料中VD3添加量为4000 IU/kg时,FCR显著低于对照组。
8、胆汁酸改善鳜鱼肝脏脂肪蓄积及肠道健康研究
  • 胆汁酸改善了生长表现,同时降低了肝脂含量;
  • 胆汁酸作为信号因子激活FXR,从而调控srebp1和ppar,抑制脂肪合成,促进脂肪酸β氧化来降低肝脂含量;
  • 胆汁酸没有显著抑制糖异生途径;
  • 胆汁酸促进了糖酵解途径,这可能是胆汁酸组生长表现增加以及血糖降低的原因;
  • 胆汁酸增加了乳酸杆菌的相对丰度,其发酵产物乳酸含量也增加,从而显著降低了肠道pH,有益于改善肠道结构;
  • 胆汁酸增加了厚壁菌群丰度,使微生物抗氧化应激表型加强,这可能通过耦合也加强了宿主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免疫状态增强,并最终提高了存活率;
  • 成功开发鳜鱼专用绿色高效促摄饵添加剂(促摄食、降排氨),显著提高鳜鱼生长和饲料利用!
    鳜鱼驯食人工饲料及摄食后生长性能存在个体差异,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学分析,为筛选稳定摄食人工饲料后生长快速品系提供靶位点和代谢物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