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来袭,这样预防冬季疾病
大寒来袭,这样预防冬季疾病
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作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大寒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偏低,常伴随风雪和低温,是一年中雨水最少、最冷的时期。此时,人体脏腑均处于寒凉状态,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大寒时节的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冬季高发疾病及预防要点
呼吸系统疾病
寒冷干燥的气候容易引发感冒、流感、咽炎、鼻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容易感染。预防措施包括:
- 防寒保暖:注意头颈部、胸腹部、腰背后和四肢等容易受寒部位的保暖,出门时可戴上帽子、手套和围巾,穿厚袜子和保暖鞋。
- 通风换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4-5次,每次至少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 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 接种疫苗: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
低温可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容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预防措施包括:
- 适量运动:选择轻松平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
- 合理饮食:控制油腻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清淡饮食。
- 按时服药:慢性病患者需坚持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
- 保暖防寒:注意身体保暖,避免冷热交替刺激。
消化系统疾病
寒冷刺激可能导致胃肠道痉挛,加上冬季人们往往饮食不规律,容易引发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预防措施包括:
- 规律饮食: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 饮食调理:少食寒凉,勿过辛热,慎吃香辣油炸肥腻食物。
- 腹部保暖:注意腹部保暖,可多做腹部按摩。
皮肤病和关节病
寒冷天气容易引发冻疮、湿疹等皮肤病,以及关节炎、腰椎病等。预防措施包括:
- 保暖防护:穿戴合适的衣物保持身体温暖,外出时做好防护工作。
- 适度运动:适当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支持关节。
-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情绪疾病
大寒时节,人的阳气偏弱,情绪容易低落,特别是本来就有些抑郁情绪或是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的人,这段时间就更容易进入不良情绪的敏感期。预防措施包括:
- 保持良好心态: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 适度运动:选择轻松平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
- 寻求帮助:当自我调整效果不佳时,应尽早向专业人士求助。
养生建议
饮食调理
大寒时节,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多吃温热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有助于驱寒保暖,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可适量食用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中药材,如枸杞、红枣、桂圆、黄芪、肉桂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气血和阳气。需要注意的是,温补的同时也要适当滋阴润燥,避免过于燥热的食物损伤身体。可以适当食用一些酸性食物,如醋、山楂等,还应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苹果、橙子、菠菜等,以补充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
推荐两款大寒节气养生食疗方:
1.灵芝焦枣茶
材料:黑灵芝2两,红枣2两。
做法:
(1)将灵芝切成小块备用,红枣去核切粗丝备用。
(2)砂锅烧热,放入红枣丝,小火翻炒至焦黄色,盛出放凉备用。
(3)将炒好的红枣丝和灵芝块混合均匀,装在干燥的密闭容器内,随时取用。
(4)每次取混合好的灵芝焦枣茶5~10克,开水泡饮,或用养生壶煮茶饮用。
2.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鲜羊肉500克,当归10~50克(根据个人口味和体质加减),生姜50克,盐、曲酒适量。
做法:
(1)羊肉洗净切块后焯水备用,当归洗净备用,生姜洗净不去皮,切片备用。
(2)热锅加适量食用油,加入生姜片炒香,加入羊肉、曲酒炒干水分至出香味,加入当归、适量开水开盖武火烧开后,转入砂锅中开盖中小火炖煮约1小时,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生活作息
大寒时节,人体阳气更容易受损。这个时候的养生更需要遵循自然规律,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滋养阳气。同时,要注意保暖。大寒时节气温极低,特别是北方地区风大雪厚,防寒保暖尤为重要。在起居方面,应坚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滋养阳气。同时,要注意对头颈部、胸腹部、腰背后和四肢等容易受寒部位的保暖,特别是中老年人、婴幼儿和平时身体虚弱的人群,出门时可戴上帽子、手套和围巾,穿厚袜子和保暖鞋,以防冻伤。室内取暖时,要注意保持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封闭导致空气不新鲜。此外,可以间断地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晾挂湿毛巾以保持室内湿度,避免空气过于干燥导致身体不适。
适度运动
《黄帝内经》强调,“动则不衰”。大寒时节,虽然天气寒冷,但适量运动仍是必要的,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以提高身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运动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出汗过多而引起感冒。同时,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损伤阳气。此外,还可以通过按摩一些养生穴位来促进气血运行。如按摩风池穴和风府穴,有助于预防头痛、伤风感冒等症状,按摩百会,有助于提升阳气,提神醒脑,按摩足三里穴,有助于健运脾胃,增强体质等。
情绪调节
《黄帝内经》认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且光照不足,容易导致情绪低落。因此,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晚上泡脚可以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祛除体内寒气,可以在泡脚水中加入生姜、花椒等具有驱寒效果的食材。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较为脆弱,抵抗力较低,需要特别注意保暖和防滑。同时,要关注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变化,坚持服药,定期复查。避免在寒冷天气进行户外活动,减少冷热环境的交替刺激。
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合理增减衣物,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冒患者。
慢性病患者
慢性病患者需要特别关注病情变化,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相关指标。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冬季的运动和饮食计划。
大寒时节,虽然寒冷难耐,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调养,我们完全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做好防寒保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节情绪,迎接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