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朱淑真《秋夜》:烛花频剪,梧桐月冷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29: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朱淑真《秋夜》:烛花频剪,梧桐月冷

朱淑真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词以婉约细腻、情感真挚著称。《秋夜》是她的一首代表作,通过描绘秋夜的清冷和孤独,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宋代·朱淑真《秋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
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注释
秋气: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
烛花:烛芯烧焦结成的花状

赏析

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

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就很难打发漫漫长夜。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夜深 / 寒灯》中“谁怜夜坐费精神”与这里的“烛花频剪”都是写彻夜不眠,但一个是“坐”,一个是“剪”,动作不同,意味也不同。这里用“频剪”两字,更富动作性,更见百无聊赖,更传幽怨神态。

后两句写景。第三句中的“铺”字用得极好,把“凉”这种触觉,与月光这种视觉,以及梧桐这种听觉(秋桐将落,会发出离析之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逼出一个“凉”字来。这是一个凄凉的境界,这是一个悲凉的意境,这是一个寒冷的季节,这是一个凉透心扉的秋夜。末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过渡到天上之明月,过渡自然巧妙。最后一句以景结情,更见诗人的功力。它既照应了“秋气清”,又暗点了“夜久”“无眠”。

简析

《秋夜》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一首闺怨诗。此诗写漫漫秋夜,孤衾独宿、烛花频剪、夜久无眠的愁绪。全诗言浅味永,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其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况味。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词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