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来了,春耕备耕正当时!
立春来了,春耕备耕正当时!
立春,2025年的第一个节气,将于2月3日22点10分13秒悄然降临。这一刻,太阳到达黄经315°,春天的序曲就此奏响。然而,立春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寒冷的立即消退。气象学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才算是真正入春。因此,尽管立春已至,但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冬的怀抱,真正的春天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立春不仅是自然季节的更替,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时间节点。自古以来,人们就通过各种习俗来迎接春天的到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迎春”仪式。在古代,立春前一日,会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沿街高喊“春来了”,这便是传统的“报春”。而在现代,一些地方仍保留着祭祀土神、句芒神(春神)的习俗,人们通过占风向、望云气等活动,祈求一年的丰收。
“咬春”是另一项广为流传的习俗。明代《酌中志》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如今,这一习俗演变为食用春饼和春卷。简简单单一个“咬”字,蕴含着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的坚韧精神,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
“打春”则带有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立春时节,人们制作春牛,通过象征性的鞭打,提醒大家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春耕生产,莫误农时。这一习俗也寄托着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立春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随着立春的到来,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科学施肥是春耕备耕的重要环节。专家建议,春耕肥料应以有机肥为基础,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于大田作物,如玉米、水稻、大豆等,提倡施用有机肥,大部分磷、钾肥及不超过总量半数的氮肥作基肥,其余作追肥或种肥。而对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则必需施用有机肥,氮、磷、钾化肥的一部分作基肥,其余作追肥。
各地根据自身气候和土壤条件,采取不同的春耕措施。在北方,冬小麦已进入返青期,农民们正忙着进行田间管理;在南方,油菜花开正盛,农户们则在为春播做准备。为了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相关部门加强了农机深松作业,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并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春运期间,国家将统筹做好煤炭等重要能源物资、粮食等生活物资、节日商品、春耕备耕等物资的运输保障。预计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立春,这个充满希望的节气,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更凝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让我们一起拥抱春光,满怀希望地迎接每一个生机勃勃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