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 控制好胆固醇需遵循整体治疗方案
降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 控制好胆固醇需遵循整体治疗方案
胆固醇水平的控制对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至关重要。然而,仅靠饮食和运动是否足以降低坏胆固醇?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胆固醇管理的整体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具体标准以及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只需照顾饮食、多做运动,即可降低坏胆固醇?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
当被诊断坏胆固醇(或称为低密度脂蛋白,LDL)偏高时,除了生活习惯的调整,药物治疗将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机率。患者应遵循医生建议,通过整体治疗方案,控制好胆固醇水平。
心血管疾病(CVD)是大马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导因之一,而高胆固醇是最普遍的心血管风险因素。
即使被确诊为高胆固醇患者,他们对于治疗仍抱持观望与犹豫的态度。许多患者都尽量避免服用降胆固醇药物或不定期服药。再加上高脂血症患者一般无症状,他们通常会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无需服药。
吉隆坡心脏和脉管中心(Cardiac Vascular Sentral Kuala Lumpur,CVSKL)心脏内科顾问李立群医生表示,许多大马人认为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比如健康饮食、定期运动来控制胆固醇水平。
李医生指出,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 我们的身体生产大概70%坏胆固醇,饮食只占了其余的20至30%。控制饮食只能降低大概20至30%坏胆固醇,其他时候你都需要药物辅助降低坏胆固醇水平。”
她进一步透露,有些患者觉得他们的胆固醇已经控制到标准水平了,想自行停药,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自行停药极可能会导致胆固醇指数升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同样升高。
药物治疗利大于弊
对药物潜在副作用感到恐惧,以及对治疗缺乏全面了解,是导致大家在决定接受治疗时感到犹豫的主要原因。
李医生指出,尽管许多人担心药物可能带来副作用,但实际上,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率非常低。“每种药物都存在潜在副作用,我们必须在药物治疗的好处与风险之间进行权衡。”
“很多研究已经证实了,胆固醇水平越低越好。通过药物治疗降低胆固醇,将有助于降低心脏病爆发和中风的机率,尤其对于曾经经历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人,我们希望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事件。尽管药物治疗可能带来很低的副作用,但相较于其好处,仍然是值得的。”
她也强调,药物的副作用取决于摄取量。“市场上有很多种控制胆固醇的药物,你可以咨询医生,找出哪一种更适合你,并调整适合你的剂量,以尽量减少可能潜在的副作用。”
根据个人风险决定何时需治疗
那到底胆固醇水平达到哪个标准才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呢?
李医生透露,这没有特定的标准,而是看个人的风险水平或状况。“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果只是高血压,通常我们认为胆固醇水平低于2.6 mmol/L是理想的目标水平。”
“2.6 mmol/L以上 ,我们通常会叫你尝试调整饮食。如果调整饮食后还是不行,那就吃药。”
“如果你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坏胆固醇必须低过1.4mmol/L。如果一个没有任何风险的年轻人,除非他的坏胆固醇达4.9 mmol/L,不然我们不需要他吃药。”
“药物治疗可分为口服和注射,但一般以口服为主。注射类治疗通常是针对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或者尽管口服药物已经达到最大剂量,但血脂水平仍然不理想者。”
她也强调,以总胆固醇水平衡量血脂风险并不准确,因为在总胆固醇中包含低密度脂蛋白(LDL)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是构成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成分,因此,要准确的进行风险评估及治疗,需重点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无明显症状
李医生透露,高胆固醇是没有明显症状的隐形疾病,且在大马相当普及。因此,定期进行胆固醇检查很重要,这也是预防的重要步骤之一。
她建议30岁或以上者,应该每年进行一次胆固醇健康检查。“尤其是那些有家族史的,例如家族成员在年轻时已中风、心脏病、患有第一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者,应该更早进行检查。”
”即使没有家族史,不过你知道自己风险高,尤其是抽烟者,也应该提早进行身体检查。“
“及早检查真的很重要,这也有助于预防后续的中风、心脏病等,同时也能避免巨额医疗费用,甚至可能对整个家庭带来影响。”
对于B40群体,她也促请他们善用政府提供的各种健康检查计划,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整体治疗方案控制病情
关于饮食习惯,李医生指出,很多人对于为何没食用油炸食物,仍出现高胆固醇感到困惑。实际上,我们日常食物中,像是甜甜圈、饼干等,皆含有大量的“隐藏”脂肪。
“另外,很多人也误以为运动可以降低坏胆固醇,事实上,运动虽然有助于提高好的胆固醇,但并不能降低坏胆固醇。”
李立群医生呼吁大家,如果被诊断坏胆固醇水平偏高时,需配合医生通过整体治疗将其降低,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注意饮食、定期进行检查很重要,但也必须遵循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
本文原文来自CVSK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