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让爸妈不再为便秘烦恼
中医食疗,让爸妈不再为便秘烦恼
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便秘患病率高达15%-20%,平均每五位老年人中就有一位可能面临这一困扰。便秘不仅影响食欲和睡眠,还可能导致腹胀、腹痛等不适,严重时甚至需要住院治疗。中医认为,老年人便秘多与气血阴阳不足、脏腑虚衰有关,通过辨证施治,采用食疗和生活调理,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中医眼中的便秘:虚实有别
中医将便秘分为虚证和实证两大类。虚证多因气虚、血虚或阴液不足所致,表现为大便干结、乏力等症状;实证则多见于肠胃火热或气滞,伴有腹胀痛、口干口臭等症状。老年人便秘多属于虚证,需要通过补益的方法来调理。
四种虚证的食疗方案
气虚便秘:表现为大便不一定干硬,虽有便意但难以排出,用力排便则汗出。调理方法是补气健脾,可用黄精30克、粳米30克,将黄精切碎,与米同煮成粥,分两次量作早餐服下。
血虚便秘:表现为大便干结难下,3-5日1次,面色淡白无华、心悸健忘、头晕目眩、唇舌淡白、脉细。调理方法是养血润燥,可用当归100克、紫苑50克,加水600毫升,文火煮至200毫升,去渣取汁,入蜂蜜50克,熬汁收膏,装瓶备用,早、晚各服10毫升。
阴虚便秘:表现为大便干结如羊屎,4-6日1次,形体消瘦,或见两颊颧骨部颜色发红、眩晕耳鸣、舌红少苦、脉细数。调理方法是滋阴补肾,可用何首乌、黑芝麻各50克,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入粳米100克、大枣3枚、冰糖适量,同煮为粥,分两次晨起服完。
阳虚便秘:表现为大便艰涩,排便困难,小便清长、面色光白、四肢不温、喜热恶冷、腹中时感冷痛、音质淡、苔白、脉沉迟。调理方法是温润通便,可用桂心5克、茯苓5克、桑白皮10克、粳米100克,先用水500毫升,煎煮桂心、茯苓、桑白皮,去渣取汁,用汁煮米成粥,晨起服用。
日常调理助健康
除了食疗,还需要配合以下日常调理方法:
调整情绪: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
充足饮水:每天至少喝8杯水,可在水中适量加入蜂蜜。
合理膳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食用玉米、红薯等粗粮。
适量运动:进行适度的腰部运动,如前后弯腰、左右侧弯腰和转腰动作,每天早晚各做60次。
腹部按摩:每天早晚用手在肚脐周围进行顺时针按摩,依次按摩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区域。
定时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使没有便意也要定时如厕。
温馨提示
避免长期使用泻药,以免造成肠道受损或药物依赖。
如果便秘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排便困难、时间延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60岁以上老年人1-3天排便一次且无腹胀、腹痛、不费力、无排不尽感,属于可接受范围。
中医食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健方法,通过辨证施治和生活调理,可以帮助老年人改善便秘症状。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多关注父母的健康,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让父母不再为便秘烦恼,享受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