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院士:人工智能不是来替代人的,而是来帮助人的
王坚院士:人工智能不是来替代人的,而是来帮助人的
“我们需要认识到,人工智能不是来替代人的,而是来帮助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王坚院士对AI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
AI发展:仍处于电力时代的初期
“如果把AI比作电力,我们现在可能还处在电灯泡的阶段。”王坚院士表示,尽管AI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其发展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我们还无法预见到未来的‘电动汽车’会是什么样子,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会到来。”
王坚院士以OpenAI最新发布的Sora为例,展示了AI在理解物理世界方面的突破性进展。“Sora的出现让我们意识到,AI模型可能真正理解我们的世界,甚至在理解和生成方面超越我们。”但他也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盲目追逐热点。“我们需要扎扎实实地在基础模型研究上不断突破,而不是简单地将现有应用套入‘人工智能+’的框架。”
基础研究:决定AI发展的关键
在王坚院士看来,基础模型的研究是决定AI发展成败的关键。“这就像云计算、人工智能和AI应用的关系,类似于电、电动机和电动汽车的关系。”他强调,没有扎实的基础研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突破性应用。
“很多人看到Sora后只觉得它可以用来做短视频,其实是对这个技术的低估。”王坚院士指出,Sora背后的基础模型在理解能力上有了极大进步,这让我们意识到AI可能真正理解我们的世界,甚至在理解和生成方面超越我们。
未来展望:充满机遇与挑战
对于AI的未来,王坚院士持乐观态度。“未来十年将是AI技术非常激动人心的时期。”他认为,新的技术必然催生新的大公司,同时也会促使传统大公司进行重构和重生。“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行业巨头,都需要积极拥抱AI技术,将其视为推动自身发展的革命性工具。”
但王坚院士也提醒,AI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包括伦理、安全和就业等问题。“我们需要在能力建设、发展机遇和安全或伦理风险之间找到平衡。”他强调,这些挑战最终都将由人类自己解决。“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短期的恐慌和不安,但人类总能通过智慧和努力找到解决之道。”
结语:以开放心态拥抱AI
“AI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王坚院士呼吁社会各界,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AI技术的发展,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让我们一起期待,AI将为人类带来怎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