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谬论:地主富农后代的“成功”之说
解构谬论:地主富农后代的“成功”之说
在网上看到一种可笑的观点,说地主富农的后代普遍比普通人有出息。其中有一个叫老胡盘道的人振振有词地说,改革开放后,率先富裕起来的大多是地主的后代。他们的理论依据无非是,地主富农是过去年代成功人士,后代一定继承他们的优质基因,并得到言传身教,勤奋肯干,安分守己,不四处讨要。
说此话的目地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无非是想说农民自私, 奸懒谗滑,所以日子过得连地主富农后代都不如,真是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众所周知,一个人想要比别人好,或出类拔萃,除了足够聪明和受过良好教育外,还与社会环境和机遇有重要关系,就像一粒优良种子,要想长出好苗再到结出丰硕果实,你必须提供适合它生长发育的土壤、温湿度和养分等等,否则你把它放在零下20度的冻土里,再好的种子都不会发芽,更谈不上开花结果了。
地主富农后代从出生到受教育是哪个年代呢?是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在这30多年里,地主富农一经常挨批斗和改造,既使5岁小孩辱骂他一顿,他必须点头哈腰献上一个笑脸,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在生产队干最脏最累的农活,享受却在最后,传达国内外重大新闻,连收听广播的资格都没有。
虽然当时有一句流行话,人的出身不能选择,道路可以选择。事实上,地富的后代不论选择什么道路,受岐视是避免不了的。七十年代,有一个地主儿子,放学前十分种就把书包背好,只要老师宣布放学,他会像箭一样射出去,如果他不跑,同学们会围着他打一顿,为的是开心取笑,不管怎么打只能忍着,就连其父母也只能忍着。后来,地主儿子成了长跑健将,每次学校开运动会,长跑类项目都是第一名。你想想,他们哪有心情好好学习呢?就是学习好,也没人重视你,只能压制你。
在这样环境下,他们心灵备受扭曲,很难接受到良好教育,学到有用知识。
没有知识又怎么会出人头地,强于普通人呢?
有知识又如何呢?工厂招工,参军,大学保送等等,他们想都不敢想,政审这关就过不了。
他们只好在农村委屈求全,大气不敢喘,像龟一样缩着,就连找对象都要低人一等,只能找各方面条件差一些的。谁都知道,如果你娶一个地主富农的后代,人生各方面都受影响。
七十年代未,地主富农落实了政策,摘了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农村不局限于种地,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地主富农后代归来已不是少年,性格已定型,没有可塑性,再加上留在心里阴霾没有完全散去,怎么能说总体上比普通人过得好呢?仅仅靠勤劳吃苦就能致富,超过大部分人,那么往楼上背水泥的人早是富翁了。
事实证明,除了极个别地主富农后代过得好外,大多数不如普通人,更谈不上普遍比普通人优秀。希望有些人不要罔顾事实,混淆是非,为了流量散布一些不负责任言论,制造矛盾,造成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