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血液制品怎么用?治疗量与输注量如何换算?一文读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血液制品怎么用?治疗量与输注量如何换算?一文读懂

引用
腾讯
1.
https://view.inews.qq.com/a/20240319A0939Y00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通过静脉输注将健康人的血液或其成分输送到病人体内,以补充或替换因疾病、创伤或其他医疗条件而损失或破坏的血液成分。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输血治疗从同型输注发展到相容性输血,从全血输注发展到成分输注,在日常诊疗和紧急抢救中展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制品的组成、应用范围和输注量换算方法。

血液的成分

输血中所用血液制品全是从血液中提取分离出来的,所以要讲血液制品就要先从血液成分讲起,血液主要分为血细胞成分和血浆,血细胞成分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干细胞。

血液制品的制备

在血液制品的获得上,除了机采血小板,其他血液制品都是在志愿者献血之后,对所献血液分离提取获得,其中很重要的原理是血液中各成分比重不同。

一般来说,志愿者献血后,会将血细胞和血浆分离,6~8 小时内 -50 ℃ 快速冻存的血浆就是新鲜冰冻血浆,有效期为一年,制备一年以后,因为凝血因子活性消失,可以当作普通冰冻血浆使用。

新鲜冰冻血浆经 0~4 ℃ 融化后离心沉淀下来的白色不融物质称为冷沉淀,其中含有大量凝血因子 Ⅷ、纤维蛋白原和纤维黏连蛋白。新鲜冰冻血浆提取冷沉淀后剩余的血浆部分再次冻存制作为普通冰冻血浆。

将去除血浆成分的血细胞装在储存袋中,加入缓冲液、抗凝剂以及能量,这种血液制品称为浓缩全血;后期人们使用滤过膜或是分离机去除大量白细胞和血小板,加入缓冲液、抗凝剂以及能量,制备出了去白悬浮红细胞(保存期 21~35 天);或是加入甘油等保护剂,快速冷冻,制备出保存期很久的冰冻红细胞。

此外还有两种特殊处理后的红细胞血液制品:对悬浮红细胞使用辐射源辐照后获得辐射红细胞以及使用生理盐水灌洗去白悬浮红细胞和复融冰冻红细胞后获得洗涤红细胞。

血小板早期一般都是对志愿者献出血液进行分离所获得,但是由于分离效率和分离浓度多方面原因,现在基本是直接使用血液成分分离机直接从志愿者体内采集血小板,所得产品为机采血小板。

白细胞血液制品由于其特殊性,一般针对特殊患者,针对性采集,使用的是血液成分分离机直接采集,专人使用,不具备普遍性,本文就不再赘述。

血液制品的输注量

首先要说明一下,在血液制品中,除了机采血小板,其他常用血液制品都是在志愿者献血之后,对所献血液分离提取获得,所以在血液制品中有两个标准数值 200 mL 和 400 mL,这就是志愿者一次献血的量。

而我们给患者输注的血液制品比如 2 个单位悬浮红细胞就是采集 400 mL 志愿者全血后,去除血浆部分,在去除大量白细胞和血小板后,加入缓冲液、抗凝剂以及能量,制备获得。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护理会需要记录输注量,u 和 mL 怎么换算也是个问题,可参考下表:

血液制品
1个单位(u)约等于(mL)
悬浮红细胞
200
冰冻红细胞
200
洗涤红细胞
200
辐照红细胞
200
新鲜冰冻血浆
200
冷沉淀
10
机采血小板
250-300

机采血小板比较特殊,使用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志愿者 20003000 mL 血液,采集出 2.5*1011个血小板,加入保存液等含量约为 250300 mL。

血液制品应用范围

由于血液制品制备的精细化,应用的方向更具针对性,顺应了精准化医疗的潮流,但是对于医务人员工作者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我所在的是一家地区级三甲妇幼儿童医院,日常输血检查中发现临床医生申请血液制品应用范围扩大化。

交叉配血方式

输血,在抢救危重症患者中的重要性已经有目共睹,出于对安全的考虑,输血申请、配置以及发血过程重复且复杂,是很多临床医生不满的地方,如何简化流程、减少患者等待血液输注时间成为许多医院攻关的课题,而交叉配血作为发血过程中一个重点环节,用时过长,也成为在优化过程的重点目标。

多年前,一家市级医院在省级品管圈大赛中展示了优化过程,紧急输血都是先发血再补交叉配血实验,取得了很好效果。

但交叉配血就一定会浪费时间吗?

现在交叉配血实验有三种: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盐水法主要检测 IgM 抗体是必做项目;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主要检测 IgG 抗体,二选一。比较受诟病的交叉配血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微柱凝胶法需要 15 min 孵育以及 5 min 离心,如果使用凝聚胺法时间可以缩短到 5 min。所以还是建议紧急输血时,可采取盐水法+凝聚胺法,尽可能先配血再发血!

参考文献:

[1] 杨成民、刘进、赵桐茂等。中华输血学(第二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21:352-367,737-749.

首发:丁香园检验时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