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国债逆回购收益率飙涨,降准预期升温
春节前国债逆回购收益率飙涨,降准预期升温
春节前夕,国债逆回购市场再现“抢手货”。1月17日,沪市1天期国债逆回购品种年化收益率一度达到7.770%,创出最近一年多新高,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80%。深市1天期国债逆回购品种年化收益率也一度达到7.720%,盘中涨幅超过160%。这一波逆回购收益率的飙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资金面趋紧,逆回购收益率飙升
临近春节,市场资金面趋紧态势明显。根据国债逆回购计息规则,本周是春节前最佳操作期。如果等到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2025年1月27日)操作1天期至7天期国债逆回购,计息天数则均仅为1天。因此,本周操作国债逆回购在计息天数上较为划算。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在临近季末、年末以及一些重要的节假日前夕,交易所国债逆回购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情形并不少见,甚至曾有过超过50%的情形。但随着近年来市场利率的整体走低,交易所国债逆回购收益率总体也持续走低,最近一年来国债逆回购收益率超过5%的情形已非常少见。1月17日,国债逆回购盘中超过7%的年化收益率明显超过市场利率水平,对投资者吸引力较大。
多重因素叠加,资金缺口或达3万亿元
1月份资金面扰动因素较多。作为季初月,1月份是典型的缴税大月,多数企业需要预缴当季的企业所得税,年终奖的发放也会增加居民的个人所得税缴纳。同时,春节前居民取现需求增加,市场中的资金转变为流通中货币(M0)。参考往年同期情况,上述两个因素对应的资金缺口或在3万亿元左右。
此外,1月15日将有99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这也将是今年到期规模最大的一笔MLF。综合来看,预计中下旬开始,央行逆回购操作投放流动性供给规模将有所增大,以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央行多措并举,降准预期升温
为应对资金面紧张状况,央行近期持续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1月13日,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4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5%,当日实现净投放10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央行宣布“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暂停国债买入操作并不意味着市场流动性收紧。央行会通过其他公开市场操作、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向市场注入短期和长期资金,继续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市场普遍预期,为应对春节前的资金需求高峰,央行可能采取降准措施。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参考往年春节前后央行的操作模式,以及央行积极配合财政、助力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与信贷“开门红”等方面考量,不排除年前降准的可能。
投资者如何把握机会?
对于投资者而言,本周是春节前参与国债逆回购的最佳时机。具体操作建议如下:
选择期限:根据资金使用计划,优先考虑7天期品种。如果在本周一或周二操作,计息天数可达15天。
操作时间:避免在尾盘下单,因为尾盘逆回购收益率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滑。
操作平台:沪市和深市品种均可参与,选择年化收益率较高的市场进行操作。
最低门槛:目前国债逆回购的投资门槛较低,沪市和深市品种均为1000元起。
展望后市
尽管春节前资金面存在多重压力,但在央行的积极调控下,市场流动性有望保持合理充裕。即使不降准,考虑到央行目前丰富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也有可能通过买断式逆回购等多种工具配合来熨平资金面波动,为经济修复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
对于国债逆回购市场而言,短期内收益率可能维持高位,但随着春节假期临近,交易量可能会逐渐减少。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把握最佳操作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