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之夜:非遗文化盛宴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南宁之夜:非遗文化盛宴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南宁之夜,一场非遗文化的狂欢盛宴正在上演。在篝火广场,人头攒动、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喜庆热闹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位游客。这场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娱乐的盛会,不仅展现了南宁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人们在欢乐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表演:南宁之夜的文化盛宴
在南宁之夜的舞台上,香火龙、打铁花和脸谱秀等非遗表演轮番上演,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视觉盛宴。
香火龙是广西特有的非遗技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南宁之夜的表演中,气势磅礴的香火龙游走于火光之间,舞动盘旋,将龙的精气神尽情释放。这一表演不仅展现了南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如意吉祥的美好祝愿。
打铁花起源于宋朝,至今已流传了一千余年。在南宁之夜的表演中,艺人将铁水泼洒在空中,形成璀璨的“火树银花”,宛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壮丽景象。这一表演不仅展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浪漫和热烈,也让人们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脸谱秀则是经典国粹变脸与喷火的完美结合。在南宁之夜的表演中,演员们在火光中快速变换脸谱,同时喷出熊熊火焰,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一表演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人们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遗传承:南宁的文化自信
南宁的非遗文化传承发展良好,目前拥有280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9项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南宁市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大集市等活动,积极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在南宁市的中小学,非遗课程已成为常态。学校开设了传统节日主题剪纸、南宁傩舞舞蹈教学、点米成画、邕州狮舞舞蹈等非遗课程,让青少年在学习中认识非遗、了解非遗,增强非遗保护意识。同时,南宁市还大力推进“一校一特色”,各学校设计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课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南宁市还推出了“南宁非遗探寻之旅”系列精品旅游线路,将非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游客可以畅游百里秀美邕江,品尝南宁代表性美食老友粉、酸嘢;游览“三街两巷”,欣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邕剧、粤剧;徜徉茉莉花园,体验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在壮乡美景中聆听原生态的三声部民歌……在南宁,人们可以走进多彩的非遗世界,领略城市文明与自然生态和谐之美。
非遗交流:南宁的国际视野
南宁不仅注重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积极推动非遗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南宁市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邀请中国和东盟各国优秀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艺术家相聚南宁,同台演出、交流非遗保护经验、互学互进、平等对话。
在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上,来自中国17个省(区、市)与东盟6个国家的88项非遗项目,以及广西区内的27项非遗项目汇聚绿城南宁,323位非遗传承人精彩亮相。活动期间,主办方在三街两巷以中国传统商贸大集的形式打造了一场非遗融入生活、文化交流互鉴的“博览会”。集市汇聚了中国各省市和东盟各国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和创意作品,让游客近距离接触中国和东盟非遗精品,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南宁的非遗文化,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南宁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也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出了积极贡献。南宁之夜的非遗文化盛宴,不仅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包容的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