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研究: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效果存疑,或增加患者风险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14: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研究: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效果存疑,或增加患者风险

血小板减少(Thrombocytopaenia)在危重病人中很常见,此类患者出血风险较高,预后较差。血小板输注经常被用于预防或治疗出血,但往往有不确定的益处和潜在的危害(图 1)。

图 1 危重病人输注血小板的利弊。输注血小板是为了预防自发性出血、确保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操作的安全或治疗活动性出血。此外,血小板输注也是大出血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输注血小板也会给患者带来各种副作用,包括发热和过敏反应、微血管和动脉血栓形成、因储存的血小板受到污染而导致的输血传播性细菌感染、获得性感染的易感性增加、输血相关性心脏负荷过重和 TRALI。血小板输注还与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神经系统恢复的长期损害有关。

浓缩血小板是稀缺的集体资源

血小板浓缩物储存时间 5-7 天,因此很有可能出现短缺或浪费。随着对血小板浓缩物的需求不断增加,捐献者人数却在下降。因此,血小板替代产品包括冷藏血小板(14 天)和低温保存或冻干血小板(3 年)越来越受到关注。冷藏血小板产品的输血后血小板计数增量较低,但止血能力较强。

血小板浓缩物发生储存病变

生产和储存会引起血小板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包括生物活性物质和微颗粒的积累,从而可能引起促炎反应。储存时间延长与输血后血小板增量降低有关,但与出血风险增加无关。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可降低出血风险

系统综述显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可降低出血患者的比例。两项RCT评估了血液恶性肿瘤患者预防性与治疗性输血策略的效果,结果发现,治疗组发生大出血的风险增加,尽管多为轻度出血。严重出血增加的主要是急性白血病患者。但新生儿血小板输注阈值(25G/L与 50G/L)阈值较高组 ,28 天内的死亡或大出血率明显较高。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存在异质性

血小板输注方法主要取决于临床环境,手术和出血患者的阈值通常较高。重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阈值通常为 10-20 G/L,这种预防性输血的做法源自血液学环境。因此,目前的欧洲指南建议,非出血的成人重症患者在血小板计数阈值为 10 G/L 时进行预防性输血,但其确定性很低。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剂量不会降低出血风险

关于血小板输注剂量,都存在很大的实践差异。一项针对血液病患者的 RCT 研究评估了血小板计数≤10 G/L 时的预防性血小板剂量(1.1× 1011vs. 2.2× 101011 vs. 4.4× 101011/m2体表面积),结果发现,与高剂量策略相比,低剂量和中等剂量策略导致输血后血小板增量更低,输血次数更多,但对出血发生率没有影响。

重症患者输血后的血小板增量通常较低

输血后增量用于评估血小板输注的产量。使用校正计数增量(CCI)包括输注的血小板数量和体表面积,因此更加准确。在临床,输血后的反应通常通过血小板绝对计数增量来评估。输血后血小板反应不佳,通常是指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后 24 小时内绝对增量低于 15 G/L,这种情况ICU中常见于血液恶性肿瘤和脓毒症患者中。与此相反,浓缩血小板储存时间的延长与输血后的增量不佳有关。对血小板输注的耐受性需要进行HLA抗体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则需要使用与 HLA 相匹配的血小板浓缩物,反之,则有理由将非持续性预防性输注策略转变为纯治疗性输注策略。

术前血小板输注

ICU中血小板减少与手术相关的出血并发症的关系仍不明确。最近的一项研究评估了在超声引导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前输注一次血小板对血液病房和血小板计数为 10-50 G/L 的ICU患者的影响。虽然该研究没有达到不输血策略非劣效的主要目标,但两组患者严重出血的发生率都很低。此外,亚组分析表明,输注血小板并不会降低ICU患者 颈静脉和股静脉CVC 置管的出血风险,这些情况下可以避免输注血小板。不过,锁骨下深静脉穿刺,应考虑术前输注血小板。

输注血小板可改善严重创伤出血患者的预后

PROPPR研究显示创伤患者接受高比例或低比例的血小板和血浆与红细胞(1:1:1 与 1:1:2)。在一项事后分析中,早期给予血小板改善止血效果和降低死亡率。一项大型多中心观察研究也发现,早期(< 6 小时)输注血小板可降低严重出血创伤患者的死亡率。

血小板输注不适用于逆转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血小板聚集障碍可以通过输注血小板来修复。但对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脑外伤患者,输注血小板并不能改善脑外伤的预后。也会使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受损。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为了在活动性出血时逆转抗血小板药物而改变输血策略。

血小板输注可能的不良反应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小板具有免疫调节特性,是止血、血栓形成和炎症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一部分。与众所周知的输注红细胞的免疫抑制一样,输注血小板也与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感染有关。肺部并发症包括输血相关性心脏负荷过重和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在血栓性微血管病的情况下,输注血小板可能会维持或加剧血栓形成过程,并与血栓性血小板增多性紫癜患者的动脉血栓形成、临床恶化和猝死有关。其他微血管血栓性疾病,如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APS和溶血性尿毒症,也应谨慎使用血小板输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