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摆脱安眠药依赖,重获健康睡眠
世界睡眠日:摆脱安眠药依赖,重获健康睡眠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然而,最新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显示,我国居民的睡眠状况令人担忧。报告显示,2023年居民睡眠指数为62.61分,较2022年下降了5.16分,主观睡眠质量变差,更多人开始依赖睡眠药物。
这一趋势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人正饱受失眠困扰。在寻求解决方案时,很多人选择了安眠药。然而,安眠药真的能解决失眠问题吗?答案可能并不乐观。
安眠药依赖: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长期使用安眠药可能会带来严重的依赖性和健康风险。以安眠酮为例,这种药物具有很强的成瘾性,长期使用会迅速产生耐受性,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达到效果。一旦停药,可能会出现暴躁不安、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幻觉、意识模糊、癫痫发作等戒断症状。
山西的徐某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从最初每天只服用几颗“忽悠悠”(主要成分是安眠酮和麻黄素),发展到后来每天需要服用100多颗。长期服用导致他思维迟钝,经常出现四肢麻木、昏迷等症状,对药物产生了强烈的依赖。
非药物治疗:更安全有效的选择
幸运的是,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多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认知行为疗法(CBT-I)就是其中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方法。CBT-I通过改变错误的睡眠认知和不良的睡眠行为,帮助患者重新调整睡眠模式。研究显示,CBT-I对于治疗长期失眠症具有显著疗效,且效果持久,副作用少,是慢性失眠的首选治疗方式。
另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是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这种治疗手段通过磁脉冲调整神经电生理活动,改善脑功能,具有无创、无痛的特点。低频rTMS可以抑制刺激部位神经兴奋性,有助于加深睡眠,同时还能缓解焦虑情绪。一般15-20次为一个疗程,每周需要接受5次治疗,每次约20分钟。
建立良好睡眠习惯:从生活细节做起
除了专业治疗,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也至关重要。专家建议:
-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 创造一个安静、舒适、黑暗的睡眠环境
- 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减少蓝光暴露
- 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尤其是在睡前
- 适度运动,但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马宁指出,长期面对电子屏幕会减少褪黑素的释放,导致睡眠延迟和质量下降。因此,建议在睡前一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让大脑有时间放松和过渡到睡眠状态。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李晓谕则强调,解决睡眠问题需要对抗很多商业利益团体。社交媒体的设计往往带有很强的成瘾性,需要通过知识普及,让人们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睡眠。
专家呼吁:重视睡眠问题,寻求专业帮助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俊秀指出,睡眠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改变。他呼吁政府部门带头维护8小时工作制,企业应该确立工作和私人生活的边界,社会文化层面应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正面临睡眠问题,不要急于依赖安眠药。可以先尝试上述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记住,健康睡眠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让我们共同努力,重获高质量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