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30型温室改造成功案例:智能化升级让农民增收88万元
8430型温室改造成功案例:智能化升级让农民增收88万元
暖棚改造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升级,不仅能够优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还能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本文将从暖棚改造的技术方案、成功案例、智能化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全面解析暖棚改造的现状和前景。
暖棚改造的技术方案
光伏温室大棚是一种结合了光伏发电技术和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创新型温室大棚形式。其基本原理是在温室大棚的向阳面上加设光伏发电组件,从而使温室大棚兼具农业生产和光伏发电的双重功能。
光伏温室大棚的规划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大棚规模:首先需要确定光伏安装的容量,然后依据安装容量和农业种植方案来初步确定光伏大棚的结构形式及规模。
确定大棚外形尺寸:需要综合考虑农作物种植要求、光伏组件布置以及大棚造价成本等因素,来确定大棚的具体尺寸参数。
选择光伏组件:根据农作物对光照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光伏组件类型。农业大棚中常用的光伏组件类型有薄膜光伏组件、晶硅双玻组件和晶硅铝合金边框组件等。
计算棚顶倾角及间距:根据当地条件,计算组件的安装倾角,并确定屋顶倾角。屋顶倾角需与组件倾角一致。确定倾角后,还需计算连栋温室屋顶的间距,以确保冬至日9:00至15:00之间不会产生遮挡。
确定光伏组件布置方案:根据作物的采光需求,确定屋顶光伏组件的布置方案。包括满铺、横向间隔铺设、纵向间距铺设或米字间隔铺设等方案。
确定温室结构形式:根据连栋温室的跨度、长度和高度,选择合适的钢结构形式及钢骨架材料和覆盖材料。这一步骤关系到整个温室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建模计算:根据前面确定的各项材料和条件,进行结构建模计算。尽量采用轻钢结构设计,以提高经济性和结构稳定性。
绘制图纸: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温室钢结构大棚的平面图、立面图以及节点详图等。这些图纸是后续施工的重要依据。
成功案例:8430型连栋温室大棚改造
8430型连栋温室也叫圆拱型薄膜连栋温室大棚,由于跨度8米、开间4米、立柱高3米,因此简称8430型连栋温室。这种温室可以根据需要延伸创造大面积的种植区域,而且在建造成本方面经济适用,在我国的华中、华南地区以及一些北方地区,这种温室大棚都有广泛使用,这种类型的温室大棚为中小规模的农场提供了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可行途径。
8430型连栋温室的几个优势:
经济实用:8430型连栋温室大棚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对于初创规模的农业生产或是资金较为紧张的农户而言,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结构简单:这种温室的结构设计简单,不仅便于快速搭建和维护,而且减少了建造和运营过程中的复杂性。
配套设施完善:虽然基础造价低,但8430型温室支持配备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例如外遮阳系统、内遮阳系统、风机湿帘降温系统、通风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等,以实现更高效、更科学的农作物生产。
用途广泛:8430型连栋温室广泛应用于花卉、蔬菜及瓜果的种植、种苗繁育以及特种养殖等领域,其结构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生产要求。
抗自然灾害能力:8430型连栋温室骨架采用热镀锌钢管,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风雪天气,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8430型连栋温室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尤其是在保温性能上。在寒冷地区,单层薄膜覆盖需要额外的保温措施来维持适宜的温度,从而增加了能源消耗。在北方地区使用的薄膜连栋温室可以升级成为双拱双膜连栋温室或者是双拱三膜连栋温室大棚。
对于正处在发展起步阶段的农业项目,8430型连栋温室无疑是一个经济有效的开始。随着项目的成熟和收益的增加,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应更高的生产要求。
智能化升级带来的经济效益
智能化升级是暖棚改造的重要方向,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和系统,提高大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新疆库尔勒市英下乡喀尔巴格村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智慧温室大棚处处充满“科技感”。自动卷帘机、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机、暖风机等设备的应用,使得传统的种植方式不仅辛苦,效率还低,一座棚四五个人都管不过来,如今有了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支撑,节省了成本和人工,提高了产量。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控制整个日光温室设备的运转,实现了在“手机上种田”的目的。
在山西曲沃县,智能暖棚改造项目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改扩建智能化日光温室示范项目总投资1262.86万元,改造后的暖棚不仅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而且采光角度、保温性能和生长空间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农户蔺红军表示,改造后的大棚种植苗木数量翻了一倍,收益更有保证。智能化改造为农户每亩每年节省人工费4500元,25栋大棚改造后总收入增加88万元。
暖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暖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合理规划与设计:在初始设计阶段,充分考虑重复利用的可能性。选择耐用、易维护的材料和结构,确保大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合理规划空间布局,使其能够适应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
科学管理与维护:定期对温室大棚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避免大棚因损坏或老化而提前报废。此外,科学合理地管理作物生长,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也有助于延长大棚的使用寿命。
技术升级与改造: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温室大棚的技术也需要不断升级和改造。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和系统,提高大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对老旧的大棚进行改造升级,使其适应新的生产需求和技术要求。
多元化利用模式:温室大棚不仅可以用于农业生产,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例如,可以将其改造为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等,实现多元化利用。这样可以为温室大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提高其重复利用的价值。
建立回收与再利用机制:在温室大棚达到使用寿命后,应建立有效的回收与再利用机制。对废弃的大棚进行拆解、分类和回收,将其中的有用材料和部件进行再利用或再加工。这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可以为新的温室大棚建设提供原材料支持。
暖棚改造不仅是农业设施的升级,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升级,暖棚不仅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更优的生长环境,还能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为农业的长远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暖棚改造必将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