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创新"政法五老+好邻居"模式,破解基层矛盾调解难题
祁阳创新"政法五老+好邻居"模式,破解基层矛盾调解难题
在湖南省祁阳市,有一支特殊的调解队伍,他们由退休政法工作者和热心邻居组成,用独特的调解技巧化解了无数邻里纠纷,被誉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
"政法五老"与"好邻居":专业与地缘的完美结合
祁阳市的这一创新模式,巧妙地将两类人群的优势结合起来:一类是具有丰富法律知识和调解经验的"政法五老"——退休的老法官、老检察官、老警官、老司法行政人员和老律师;另一类则是深植社区的"好邻居"——包括离任村干部、党员、退休教师等热心人士。
独具特色的调解技法
"听风辨音":从情绪中寻找症结
69岁的赵明汉是原祁阳县公安局工会主席,退休后成为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他独创的"听风辨音"工作法,通过倾听矛盾双方的情绪宣泄,从中捕捉关键信息,准确把握矛盾焦点。三年来,他运用这一方法成功调解了200余件纠纷,无一例转化为刑事案件。
"中医调法":专业化解医患纠纷
易求新是祁阳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的专职调解员,他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运用到调解工作中:
- 望:了解案件背景,找准争议焦点
- 闻:与双方沟通,引导缓和情绪
- 问:面对疑难问题,提出专业建议
- 切:提出解决方案,促成和解
三年间,他参与调解医疗纠纷65件,涉及金额30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高达98%。
"土言土语":用熟悉化解矛盾
柏爱国是长虹街道的调解能手,他善于用"土言土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在他看来,化解矛盾纠纷"犹如开渠放水,一丈不通,万丈无功"。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他成功调解300余起纠纷,成为社区和谐的守护者。
调解成效: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
今年10月,长虹街道人民西路社区发生了一起漏水纠纷。吴某发现自家屋顶漏水,要求楼上邻居谢某立即整修。谢某则认为漏水部位属于公共设施,应由自来水公司负责。双方争执不下,柏爱国介入调解。经过三个小时的耐心劝说,双方最终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据统计,祁阳市通过"政法五老+好邻居"模式,大量矛盾纠纷被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这一模式不仅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更为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启示与展望
祁阳市的实践证明,通过发挥退休政法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和社区热心人士的地缘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能力。这一模式的成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 专业性与群众性相结合:既要有法律专业人才提供指导,也要有熟悉民情的社区人士参与
- 创新调解方法:结合实际创新调解技法,提高调解效率
- 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制度化建设,确保调解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祁阳市的"政法五老+好邻居"模式,正在为"枫桥经验"注入新的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着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