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新突破: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新突破: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2023年,人民币跨境结算量突破52.3万亿元,同比增长24.1%,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加速推进。从跨境贸易结算到全球支付体系,人民币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的重要力量。
跨境贸易结算的新突破
2023年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人民币在中国整体跨境结算中的份额首次超过美元,特别是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结算中取得显著进展。
数据显示,2023年人民币结算占中国总货物贸易的26%,较2022年仅约15%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期,人民币在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交易中的占比也从20%上升到30%。从全球角度来看,人民币在全球SWIFT支付中的市场份额在多年停滞在2%~3%左右后,在2023年提高到4%以上。截至2023年底,人民币已经取代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驱动因素:互换协议与贸易优势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贸易地位的持续提升。2023年,人民币结算业务取得快速进展的原因主要有:
人民币互换协议发挥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与境外货币当局签订的人民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到4.2万亿元。2023年末,境外货币当局实际使用人民币互换资金余额为1149亿元人民币,占双边本币互换签约总规模的2.8%,较2020年末水平翻了一番。
金融机构积极扩大人民币流动性渠道:2021年,中国银行业的海外贷款中只有约17%以人民币计价,约1110亿美元。到2024年1月人民币海外贷款规模已增至1910亿美元,在全部海外贷款中所占份额迅速上升至32%。
中国庞大的国际贸易规模优势:中国已签署总计21项自由贸易协定,涉及28个经济体。据商务部统计数据,目前还有10项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中,另有8项正在考虑中。这些贸易协定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展望:新新“三位一体”策略
面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势头,中国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推进策略。专家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正向新新“三位一体”策略转变,即:
- 推动人民币在跨境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计价与结算
- 加大力度在国内市场与离岸市场向外国机构投资者提供高质量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
- 加快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建设
这一策略的实施,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多边贸易协定,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结语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但2023年的突破性进展表明,人民币正在逐步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的重要货币。随着中国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有望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