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用这五本书治愈自己
这个春节,用这五本书治愈自己
“你为什么在看书?”当我们手捧一本书读时,总会被问到这样的疑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成了一件需要寻找意义的事。
其实,很多时候看书,不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只是想在快节奏的生活里给自己一个安静的时间,让自己慢下来,享受最简单的幸福。
而读书,又能让我们更加看清这个世界,看清自己,让自己不至于迷茫,迷失在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无疑是我们治愈自己最好的方式。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本好书,在文字的海洋里获得片刻的安宁。
文学类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我人生中第一个本三毛的书,但这并不妨碍我就这样喜欢上了她。
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她的自由、洒脱、独立、有趣、随心所欲,喜欢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真性情。
三毛
在这本书里,三毛用温暖又细腻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她与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发生的一些生活细节和那里有趣的文化,每一篇都是一个单独的小故事,读起来也没有任何压力。
除了撒哈拉的奇观和异域生活的猎奇,更重要的是,在这本书里我收获了一种态度——热爱生活,对于喜欢的生活,永远值得向往。
《撒哈拉的故事》插画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是一本看完后想推荐给所有人的书,上学时觉得平平无奇,长大后再读,会发现这是一本用生命写的书。
史铁生的文字,永远让人动容,朴素平常的文字里却蕴含一股力量,不仅是治愈的力量,还有面对困难的力量。
《我与地坛》讲述的是史铁生双腿残疾以后日日与地坛作伴的经历和母亲对他的无限关爱,以及母亲去世后的一些感悟。
史铁生与其母亲
要问我这本书哪里好?我只想说他写清了生活的本质:困苦是生命本来的模样,希望是糖。
生活哲学
《世界的尽头是一杯好咖啡》
《世界的尽头是一杯好咖啡》,起初读这本书,是因为我很好奇,好奇世界的尽头为什么是一杯咖啡?好奇作者为什么会写一本关于咖啡的书?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书。初看这是一本关于咖啡制作、咖啡品鉴的书,细看后才知道,其实它不单单讲咖啡,还讲了关于咖啡的故事......
曾几何时,咖啡于我而言,只是一杯跟风尝试的饮品。直到我远赴异乡读书,在一个温暖的午后进入了一家江南古镇里的咖啡馆,那一杯卡布奇诺,让我突然明白我向往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从那时起,咖啡便不再是一杯普通的提神饮品,而是我对梦想生活的向往,是我对自己的期待。像书里的一句话所说的“当我们手握一杯咖啡时,我们握住的是一杯咖啡里的自己。”
而关于喜欢咖啡的理由,我也终于在书里找到了答案“喜欢一杯咖啡,喜欢的是一杯咖啡里的生活梦想。”
在开工奔忙之际,不妨就像书里所说的,
“静心感受一杯咖啡的醇香,
认真搭配一套好看的服装,
时光同样在流淌,
但是,匆忙奔波的你就有了光芒。”
治愈诗集
《赶时间的人》
一次逛街的偶然情况下,在书店看到了《赶时间的人》,我便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它。
《赶时间的人》是一个外卖员在碎片时间里乍现的诗歌灵光,没有生僻字和刻意文艺,平淡的句子里记录我们在人间的疲于奔命,字字千钧。
我想,在匆忙上班路上阅读《赶时间的人》,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抚慰,还有许多理解和共情。
《孩子们的诗》
《赶时间的人》是成年人的视角里这个世界平凡普通之处,而《孩子们的诗》让我看到了世界最本真的模样。
书一翻开,第一页就写下了一句话:这本书的诗都是孩子们写的,虽然他们或许并不认为自己写的是诗。
他们只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简简单单,可可爱爱,但你又会发现,孩子的成熟有时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很喜欢读这本书,它让我总是可以情不自禁的嘴角上扬。其实,治愈大人的,是小孩子。
“
董其昌曾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余秋雨认为“路就是书”。
读一本书,对我们现在生活或许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它就和我们走过的路,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看过的风景一样,会无言地刻在了生命里。
春节接近尾声,生活也即将回归原本的节奏,困难和颠簸也会如期而至,如果不知道如何应对它们,不妨就静下心来,看看这几本书,在书里治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