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从千年陶都到亿吨港口,平陆运河开启发展新篇
钦州:从千年陶都到亿吨港口,平陆运河开启发展新篇
钦州坭兴陶:千年匠心铸就文化瑰宝
在广西钦州,有一门传承千年的制陶技艺,以其独特的魅力享誉世界——钦州坭兴陶。据史料记载,钦州坭兴陶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1921年,在钦州城东35公里的平心村,村民发现了一方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字样的陶碑,这不仅证实了钦州坭兴陶的悠久历史,也使其成为了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钦州坭兴陶的制作工艺独特,采用当地特有的紫红陶土,经过精细加工和高温烧制而成。其珍贵之处在于“窑变”现象,产品在烧制后会呈现出古铜、虎斑、天斑、墨绿等意想不到的色泽,且每件作品的色泽变化都独一无二,极具艺术价值。2006年,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平陆运河:世纪工程开启发展新篇
如果说钦州坭兴陶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那么正在建设中的平陆运河则开启了钦州发展的新篇章。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连通江海的大运河,也是广西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世纪工程。这条全长约135公里的运河,将西江干流与北部湾直接相连,为广西及西南地区开辟出一条更为便捷的出海通道。
平陆运河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广西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西江和直流入海的钦江仅相隔一座分水岭,只需在越岭段开挖6.5公里,就能实现江海连通。目前,平陆运河已累计完成投资超330亿元,土石方开挖量超2亿立方米,马道、企石、青年三个梯级枢纽建设正有序推进。
平陆运河的建设不仅是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更是一项绿色智慧工程。工程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通过设置鱼道、建设动物通道桥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成后,平陆运河将以最短距离开辟西江干流入海新通道,实现广西5873公里内河航道网与海洋运输的直接贯通,极大释放航运优势和潜力。
钦州港:现代化建设成就区域枢纽
随着平陆运河的建设推进,钦州港作为区域枢纽的地位日益凸显。2024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亿吨,同比增长3.6%,进入全球集装箱大港前30强。目前,钦州港已建成89个泊位,可供30万吨级油轮靠泊、20万吨级集装箱船单向通航,运营70条集装箱航线。
钦州港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全球首个U型工艺布局的自动化码头,年设计吞吐能力达260万TEU。2023年6月,大榄坪南作业区9号10号泊位建成投产,创下221.9自然箱每小时的船时纪录。目前,这两个泊位正在扩建升级为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预计新增集装箱年通过能力40万标箱。
展望未来:向海图强谱新篇
从千年坭兴陶到世纪运河,再到现代化港口,钦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随着平陆运河的建成和钦州港的持续升级,钦州将更好地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城,正以崭新的面貌向海图强,谱写新时代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