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县铁皮石斛:从神奇生长到产业兴旺
广南县铁皮石斛:从神奇生长到产业兴旺
云南省广南县素有“铁皮石斛之乡”的美誉。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铁皮石斛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全县18个乡镇均种植铁皮石斛,年平均气温17.3℃,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8%,无霜期长达290-310天,年日照时数超过1500小时,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共同塑造出广南铁皮石斛卓越的品质。
“广南模式”: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
广南县在铁皮石斛产业发展中探索出独特的“广南模式”,其核心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发展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广南县不仅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更推动了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在种植环节,广南县注重科技创新和标准化生产。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如精准滴灌和水肥一体化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同时,通过“租金+资产入股分红”方式,将闲置的土地、林地、房屋等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开发康养住宿项目,带动群众实现多元化增收。
在加工环节,广南县积极推动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县已研发出18个石斛类地方标准,自主研发的专利覆盖种业、种植、加工、产品制备全链条。这种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六郎城景区:农文旅融合的典范
广南县依托六郎城铁皮石斛产业基地,成功打造了“六郎城·仙草秘境”生态观光景区。景区内建设了丛林万米石斛观光长廊,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了解铁皮石斛的生长环境和文化内涵。
2024年,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1.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51.2万元,其中石斛全系列产品销售收入432.18万元。景区的建设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也促进了农民增收。据统计,景区建设直接带动近600人就近就业,人均增收5200余元。
庭院经济:小空间里的大产业
在广南县旧莫乡安勒村,一场以“庭院+铁皮石斛”为特色的产业革命正在悄然进行。村民们充分利用自家的庭院空间,采用花盆、花架、吊篮等立体式栽种方式种植铁皮石斛,将闲置的“方寸地”变成了增收的“聚宝盆”。
村民陆江艳家通过庭院种植,仅铁皮石斛鲜条一项就已实现销售收入1050元。村民陆秀常家则挂植了30桶铁皮石斛,首次采收就获得近5公斤鲜条。据云南药王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指导负责人肖金龙介绍,平均每户通过庭院种植可获得3000元以上的收入。
这种庭院经济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美化了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为下一步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数字化管理: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在广南县,数字化管理正为铁皮石斛产业插上科技翅膀。通过应用精准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优化了生产效率,还提升了产品质量。同时,数字化管理还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确保了产品的可追溯性,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成效显著:从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
经过持续发展,广南县铁皮石斛产业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县铁皮石斛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广南铁皮石斛”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云南省获得国家石斛产品认可许可最多的地区之一。
广南县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和全产业链发展,可以有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铁皮石斛产业,也为其他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