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30分钟午睡让大脑“重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证实:30分钟午睡让大脑“重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中午不睡,下午崩溃。”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如今得到了科学的证实。最新研究发现,短短30分钟的午睡,竟然能让你的大脑完成一次“重启”,进入最佳状态。
大脑重启的科学依据
2025年1月,顶尖科学期刊《Science》发表了一项关于午睡对大脑神经机制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仅仅30分钟的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就能显著提升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
研究团队通过在猕猴大脑中进行多电极记录实验,观察到视觉皮层和背外侧前额皮层(负责视觉信息处理和高级思考)在睡眠后的神经活动发生了重要变化。30分钟的午睡促使大脑局部突触连接重新调整,形成非对称性抑制机制,帮助大脑“重启”,优化信息处理。
30分钟午睡的神奇效果
为什么是30分钟?研究发现,这个时长既能带来显著的认知提升,又不会导致过度睡眠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30分钟午睡能带来以下好处:
提升认知表现:实验中,经过午睡的猕猴在视觉定向任务中的表现明显优于未睡觉的对照组,特别是在辨别微小角度变化时表现更佳。
优化大脑结构:2023年《睡眠健康》期刊发表的研究显示,经常午睡的人总脑容量更大,相当于脑容量衰老减缓2.6~6.5年。
改善心血管健康:2019年发表在《心脏》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偶尔午休(每周1~2次)的人与那些根本不午睡的人相比,中风或心力衰竭发生的风险几乎减少一半,降低了48%。
调节负面情绪:2010年发表在《精神病学与临床神经科学》上的研究发现,午睡后清醒期间,快乐、放松成分的量值显著升高。
如何进行健康的午睡
虽然午睡益处多多,但也要讲究科学方法:
控制时长:30分钟以内最佳,超过30分钟反而可能带来健康风险。2023年4月《肥胖》期刊的研究显示,午睡超过30分钟会增加代谢综合征风险。
注意保暖:天冷时午睡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因为人体在午睡时体温降低,抵抗力也会变弱。
避免饭后立即午睡:医生建议,吃过午饭后,尽量在阳光下散步遛弯10~20分钟,疏解饭后的饱腹感,促进消化,给胃提供一点休息的时间,然后再午睡。
正确的午睡姿势:趴在桌上午睡,身体无法舒展,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大血管的压力。趴在胳膊上睡觉也会使身体多处神经受到压迫,往往造成入睡困难。同时,伏案的姿势使颈椎、腰椎和背部承受较大的压力,长此以往易造成损伤。医生建议,上班族在午休时应尽量仰卧在椅子上,如果条件不允许,则要尽量将头部垫高,趴在松软的枕头和垫子上午休。
午睡后按摩:午睡后宜慢慢醒来,突然惊醒会导致血压波动,引起头晕等症状。睡醒后可以进行简单的按摩。比如,在面部进行干洗脸的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按摩后,颈部、腰背部能得到较好的舒缓,让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苏醒”过来。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30分钟的午睡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休息,更是一次高效的大脑升级。所以,当你感到午后困倦时,不妨给自己一个30分钟的“大脑重启”时间,让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