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犯错后及时更正,尚能补救
亡羊补牢:犯错后及时更正,尚能补救
"亡羊补牢"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意思是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成语释义
【成语名字】亡羊补牢
【汉语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成语解释】丢失了羊,就赶快修补羊圈。比喻犯错后及时更正,尚能补救。
成语典故
《战国策·楚策四》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襄王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迷信。庄辛预言:“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于是离开楚国前往赵国。五个月后,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揜于城阳。庄辛被召回,他对襄王说:“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成语寓意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和错误时,要及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损失和后续问题的出现,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顺利和稳定。
成语用法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知错就改、将功赎罪、将功折罪、将功补过
【反义词】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成语出处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