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道尔与福尔摩斯:一段充满矛盾的文学传奇
柯南·道尔与福尔摩斯:一段充满矛盾的文学传奇
1887年,一位名叫亚瑟·柯南·道尔的年轻医生,在《比顿圣诞年刊》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血字的研究》。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然而,这位创造了经典角色的作家,却曾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厌倦,甚至试图“杀死”福尔摩斯。那么,柯南·道尔与福尔摩斯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创作秘辛?
医生与作家:柯南·道尔的双重身份
柯南·道尔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9岁时就被送入耶稣预备学校学习。1876年至1881年间,他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毕业后成为一名随船医生。1882年回国后在普利茅斯开业行医。然而,他的行医生涯并不顺利,这反而促使他开始尝试写作。
1885年,道尔与路易斯·霍金斯结婚。1890年,他到维也纳学习眼科,一年后回到伦敦成为一名眼科医生。然而,医学事业的成功并没有让他放弃写作。相反,他发现自己在文学创作上有着更大的热情和天赋。
福尔摩斯的原型:贝尔医生的观察力
福尔摩斯的原型是道尔在爱丁堡大学学医时的老师——约瑟夫·贝尔医生。贝尔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外科医生,也是一位善于观察和推理的医学专家。道尔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我确实要将福尔摩斯的创作归功于您……我试图构建一个以推理、推断和观察为中心的人。”
贝尔医生的诊断艺术强调重视病人的环境、外观和个性。他经常坐在那里,对病人的一切言谈举止、脸容、表情和性格特点都怀有极大的兴趣。然后,他会转向聚集在他周围的学生们,讨论如何让病人说出令人惊异的事情:这个人来自何方?他从事什么职业?还有他家庭生活的各种琐事。贝尔医生指出,手和手指甲的特点可以透露出各类手艺,靴子上淤泥的色泽可以标志出某个地区,而方言或口音则可能提示出病人的出生地。
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犯罪巨浪中的伦敦
福尔摩斯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这一时期的社会复杂多变,犯罪频发。维多利亚女王在位初期,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然而,在繁荣表象之下,各种社会问题也潜滋暗长。严峻的社会犯罪便是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的社会痼疾之一,犯罪率之高、犯罪活动之猖獗可谓前所未有,学界经常用“犯罪巨浪”来形容这一历史现象。
1851年,英国大约有30万人因各种违法犯罪被收监。据当时的道德改良家托马斯·皮尔逊估算,英国的犯罪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15.4%,这些人主要依靠盗窃和劫掠为生。中央巡回法庭的审判记录显示,即便在比较严重的盗窃案件中,所窃赃物也不过是手表、连衣裙、衬衫、靴子、大衣、披风之类的生活用品。
福尔摩斯系列的文学价值:从短篇到银幕
道尔的短篇小说有非常强的画面感,其冲突设置集中,情节跌宕、引人入胜,使读者仿佛在读电影故事。毫不夸张的说,道尔的许多短篇小说,只要稍加修改便是非常好的电影蓝本。远在电影艺术普及之前,道尔就能够有这样的艺术思维,是非常难得的。他的短篇小说《托特的指环》,围绕着古埃及文化的死亡与永生主题,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同时也是后来好莱坞木乃伊类型片的重要创作源泉之一。《失落的世界》(创作于1921年)更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故事讲述一队探险队到南美洲一个高原上探险,而这个高原上依然生存著一些史前生物,这部小说对于我们现代的古兽、恐龙类型的冒险故事和电影不能不说是有所启迪的。
柯南·道尔一共写了60个关于福尔摩斯的故事,56个短篇和4个中篇小说。这些故事在40年间陆陆续续在《海滨杂志》上发表,这是当时的习惯做法(查尔斯·狄更斯也是用类似的形式发表小说)。故事的主要发生在 1878年 到1907年间,最晚的一个故事是以 1914年为背景。这些故事中两个是以福尔摩斯第一口吻写成,还有2个以第三人称写成,其余都是华生的叙述。
爱恨交织:道尔与福尔摩斯的关系
尽管福尔摩斯为道尔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但这位作家却对他的成名作感到矛盾。1891年11月,在一封给母亲的信中道尔写道,“我考虑杀掉福尔摩斯……把他干掉,一了百了。他占据了我太多的时间。”1893年12月,在《最后一案》中,道尔让福尔摩斯和他的死敌莫里亚蒂教授一起葬身莱辛巴赫瀑布。但是小说的结局令读者们非常不满,在《最后一案》中福尔摩斯“死”了以后,福迷很气愤,经常去他家干砸玻璃的一类事。这使得道尔最终又让福尔摩斯重新“复活”,在1903年 道尔发表了《空屋》,使福尔摩斯死里逃生。道尔一生一共写了56篇短篇侦探小说以及4部中篇侦探小说,全部以福尔摩斯为主角。
柯南·道尔在公元1930年7月7日去世。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他是一位医生,也是一位作家;他创造了福尔摩斯,却又试图摆脱这个角色。然而,正是这种矛盾,塑造出了一个立体的、充满人性的文学大师。而福尔摩斯,这位住在贝克街221B的天才侦探,也成为了文学史上永不褪色的经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