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百家姓之42—苏姓,起源·迁徙·家训·名人故事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26: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百家姓之42—苏姓,起源·迁徙·家训·名人故事

苏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从其起源、迁徙到家训、名人故事,苏姓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演进。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苏姓的渊源与传承。

姓氏由来

苏姓,源于己姓,主要源自颛顼高阳氏的曾孙吴回。吴回为帝喾高辛氏时期的火正,其子陆终,孙樊居于昆吾(今山西运城),史称昆吾氏。夏朝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今河南辉县西的苏岭),史称有苏氏,建立夏朝苏国。

商灭周时,商汤灭温国,封有苏氏于原温国都邑温邑(今河南温县),建立商朝苏国。周灭商时,有苏氏助周伐纣,周武王姬发赐有苏氏后裔忿生十二邑,都城温邑,建立周朝苏国。春秋末期,苏国被狄族所灭,末代君苏明自尽,族人逃往卫国(今河南鹤壁、濮阳、滑县等地),以国为姓,尊苏忿生为得姓始祖。


苏姓始祖:苏忿生

注:苏国、温国,商周时期常混淆。另有鲜卑族、拔略氏族、党项族、女真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汉化过程中改姓为苏姓等。

得姓始祖与发源地

  • 得姓始祖:苏忿生
  • 发源地:河南温县


苏姓图腾

迁徙路线

  • 远古时期:苏姓主要生活在河南辉县、河北临漳一带。
  • 商朝、周朝时期:苏氏受姓在温国旧地今河南温县,苏忿生建立苏国。直至春秋末期被狄族灭国,国人逃往因联姻而关系融洽的卫国和周边地区,即今河南鹤壁、濮阳、安阳一带,苏姓族人逐渐沿黄河流域和中原一带分散开来。
  • 春秋时期:苏氏有人入楚为官,定居于湖南、湖北一带。
  • 战国时期:苏氏族人外迁的主要聚居地在洛阳,并涌现出纵横家苏秦(今河南洛阳人,师从鬼谷子,佩六国相印)一族。
  • 汉朝初期:苏氏始徙于秦,自此,苏氏由黄河由南向北迁入陕西。汉武帝时期,苏建(今陕西西安人)跟随卫青出征匈奴,建造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封平陵侯,因兵败而获罪,出钱赎罪贬为庶人,后起用任代郡(今河北蔚县)太守,死在任上,葬于今陕西武功,苏建为武功苏姓始祖,并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汉末,有苏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中原苏姓大举南迁到江苏、浙江、广东等地。
  • 隋朝时期:苏则(字文师,今陕西武功人,苏建长子苏嘉之后,三国时期魏国能臣,任酒泉、安定、武都太守)三子苏遁之八世孙苏威(字无畏,今陕西武功人,苏绰之子,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太师等)因忠谏而被隋炀帝杨广贬为光州(今河南光山)刺史,始为光州固始苏姓。
  • 唐朝时期:苏姓移民大量南下四川和福建,并随开漳圣王陈元光入闽。唐末时,苏威五世孙苏益(今河南固始人,任山西隰州刺史、泉州都统领军使)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为芦山堂同安苏姓始祖。苏益长子苏光谊的子孙分布在福建德化、永春一带,次子苏光谓的子孙分布于莆田一带,三子苏光诲的子孙仍居同安,而早期迁至湖南新化、安化一带的苏姓被称为梅山蛮。
  • 宋朝时期:章惇平定梅山蛮(湖南新化、安化一带),苏姓幸免者大都南逃至两广、云南一带,也有逃到越南、老挝、泰国的北部山区。芦山堂的苏姓因仕宦在南宋时散居江南各地,并有一支由闽入粤。苏轼幼子苏过(字叔党,今四川眉山人,苏轼第三子,任定州通判)一支迁往山西洪洞,后迁往山西晋中苏封村。
  • 宋元明六百余年: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形成了南部桂粤闽和北方山东两大块苏姓人口聚集区。
  • 清朝:苏姓人已广布中国。近代以来,苏氏有不少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新的事业,现主要分布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历史名人

  •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今河南洛阳人,师从鬼谷子,佩六国相印,使连横之策锁秦国十五年不得出函谷关)
  • 西汉外交家苏武(今陕西西安人,苏建之子,民族英雄,出使匈奴,被流放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19年,誓死不屈,归国封关内侯)
  • 南北朝西魏大臣苏绰(字令绰,今陕西武功人,苏则九世孙,政治家、散文家,著《六条诏书》、《大诰》等)
  • 北宋苏洵及子苏辙、苏轼(今四川眉山人,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占其三,合称“三苏”)
  • 北宋官员苏颂(字子容,今福建厦门人,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著《本草图经》、《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等)
  • 著名运动员苏炳添
  • 著名艺人苏永康、苏芮、苏有朋等


著名运动员:苏炳添

祠堂

  •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南段三苏祠: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及祠堂,始建于北宋时期,明朝洪武、嘉靖年间、清朝康熙、嘉庆、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民国时期均有扩建修缮重建,后改为人民公园,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清代园林艺术建筑风格,三进四合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眉山东坡区三苏祠

  • 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东坡书院:始建于北宋绍圣年间,初名“载酒堂”,是苏东坡(苏轼)居儋期间讲学会友的场所,元朝改建为学宫、延祐年间建东坡祠、泰定年间重修并恢复载酒堂旧名,明朝嘉靖年间改名“东坡书院”并重修、万历年间也又修缮,民国时期扩建为东坡公园并重修东坡书院,现占地面积3.12万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南儋州中和镇东坡书院

家规家训家风

《族规家训》,源自苏颂(北宋),后代整理而成:

凡我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
内外有别,老小有序,礼义廉耻,为人豪杰。
士农工商,各守一业,和善心正,处事必正。
费用必俭,举动必端,语言必谨,事君必忠。
为官必廉,乡里必和,睦人必善,非善不交。
非义不取,不近声色,不溺货利,尊老敬贤。
救死扶伤,讦诈勿为,盗偷必忌,不善者劝。
不改之斥,凡我子孙,必尊家规,违者责之。

现分布与总人口

  • 现分布:苏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福建,其次分布于江苏、四川、河北、北京、河南、广西、浙江、湖南、辽宁等地,其中广东分布最多。
  • 总人口:苏姓约606万人,全国排名第44,在百家姓中位列第42。

总结

苏姓出自己姓,始祖昆吾氏后裔苏忿生,主要发源于河南、河北等地,建立苏国,以先祖居住地为氏。古有纵横家苏秦一己之力影响战国格局、民族英雄苏武牧羊代表坚贞不屈之精神,文有“三苏”苏洵、苏辙、苏轼名满天下,现有田径运动员苏炳添成为首位百米突破10秒的黄种人,可谓人才济济。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