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民公园:百年园林的前世今生
天津人民公园:百年园林的前世今生
天津人民公园,这座承载着百年历史的园林,见证了天津从私家花园到公共绿地的转变。作为天津市区现存唯一的清代私家园林遗址,人民公园不仅是一处休闲场所,更是一座活着的城市记忆博物馆。
从私家园林到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的前身是津门富豪大盐商李春城的私家别墅,名为“荣园”,天津人习惯称之为“李善人花园”。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解放后,李氏裔李歧美把荣园献给国家。人民政府对该园进行了全面规划改造,1951年7月1日正式开放,更名为人民公园。1954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园名,这是毛主席为我国公园的惟一题字。
步入公园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公园”四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豪放。这四个字见证了公园从私家园林到公共空间的转变,也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公共空间资源人民共享的新时代。
园中的历史遗存
公园的规划布局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以园中一条环形河将五个区域自然分开,大小形状不一,貌似独立又相互联系,各区域情趣各异,协调自然,错落有致。
中和塔位于公园西北部的山上,始建于1872年,是仿照西湖宝石山上的保俶塔建造的。塔高十一层,全高8.1米,为平面六角形实心结构,是人民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中和塔所在的假山也是孩子们最喜爱攀爬的地方。
显密圆通殿位于公园中心部位,建于1866年,是园内唯一保存下来的百年以上原形木构架建筑。2014年,该殿进行了大修缮,完全按照清代法式进行修复,焕然一新。
现代功能与市民生活
作为综合性公园,人民公园将中国山水园林文化内涵与现代人文景观密切结合,形成古朴兼容、老幼适宜、动静结合、商贸并举、服务上乘的新格局,被誉为是镶嵌在繁华闹市中的”绿宝石”。
北部是儿童游乐区,设有各种现代化的游乐设施;西部是水上游乐及延湖游览区,设有长廊、水榭、湖心亭等;南部是动物观赏区;东部是文化活动区,设有南北展馆及国际博览馆;中部设有“显密园通殿”。
公园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每天都有许多市民在这里散步、跳舞、健身、唱戏,享受着公共空间带来的便利和快乐。
《绿满津城》: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2024年,纪录片《绿满津城》第一季开播,人民公园作为天津40个代表性公园之一被收录其中。该片以每集8分钟的时间,带领观众穿越每个公园的一年四季,展现了天津园林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私家园林到公共空间,从历史遗存到现代功能,天津人民公园见证了天津城市发展的历程,也承载着几代天津人的美好回忆。如今的人民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天津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继续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绿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