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的名门望族——陈氏家族(上)
淮阳的名门望族——陈氏家族(上)
在淮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陈氏家族以其悠久的历史、显赫的家世和卓越的贡献,成为了当地最具影响力的名门望族。从西周时期的陈国始祖妫满,到春秋时期的孔子弟子陈亢,再到宋代的忠烈陈亨祖,陈氏家族在淮阳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实,每座城市因地域、经济及时代等因素的不同,也会诞生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名门望族。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城淮阳,名门望族在历朝历代亦是屡见不鲜,但有个姓氏却自始至终都活跃在这块土地的历史天空,这个姓氏就是——陈氏。
淮阳陈胡公陵
话说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出于对先帝的崇敬,便把长女大姬许配给他,并封于陈之株野(今河南柘城),后迁都陈之宛丘(今淮阳)。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以国为氏,称陈氏。遂为陈侯,谥号胡公。陈胡公即是陈氏得姓始祖。
也就是说,淮阳从那时起就是人家老陈家的,尽管以后从陈国到陈郡,到陈州府、陈县直到淮阳区,但陈氏在淮阳那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坐地户,他称老大,异姓只能屈而次之。直到如今,你若游走于淮阳各个乡镇,随处皆可看到诸如陈楼、陈庄、陈村的地名。
淮阳陈胡公陵
陈氏家族从公元前1046年妫满(陈胡公)受封起,至公元前478年陈湣公被楚惠王所杀为止,陈国共历25世,国祚568年,中间经历过两次亡国和两次复国。可以说这五百多年的时间里,淮阳都是陈氏的天下,境内姓氏也以陈姓为主。
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为陈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加上陈胡公及陈国早期几位君主政治修明,在整个西周时期,陈国国力都比较强盛,为西周十二大诸侯国之一。陈国在西周时期共传十君,至陈平公七年时,周朝东迁,开始进入东周时代。
淮阳陈胡公陵
东周时期,诸侯“礼崩乐坏”,天下开始大乱,周室变成了空壳,陈国自然难以独善其身,也由是进入多难之秋;到了后期,几代君主因玩的太奢靡太疯狂,以至于国弱民贫,日趋衰败。而由陈氏族人辐射到外域的后人,却生生不息,遍地开花。
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和陈宣公的太子御寇交好。公元前672年,陈宣公杀太子后,陈完怕受到牵连,逃往齐国,改为田姓,并受到齐桓公的赏识,任工正一职。等到齐景公时,陈完的后代陈无宇(陈桓子)利用各种计谋极力拉拢平民和失势的公族,使得民心所向。
图片源于百度
最终将大量领地划为自己的封邑,使得封地面积已超过国君的地盘。而在陈完第十世孙陈和(田齐太公)之时,将齐康公流放于海上,公室只剩一座城邑。终于在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列陈和为诸侯,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田氏(陈)代齐。
而陈完后代的另个改姓分支则更牛,那就是他的四世孙田桓子,即齐大夫田无宇,其子田(陈)书因在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1年)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陈)书于乐安,并赐姓孙氏。战国时期的大军事家孙武、孙膑及三国时期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皆为陈氏后裔。
淮阳弦歌台
春秋末年陈国人(今河南淮阳)陈亢,字子禽,陈国君主陈胡公第二十世孙。齐大夫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陈亢的哥哥子车在卫国因病去世,他嫂子与家大夫商量要举办殉葬礼,对陈亢说:“您哥哥不幸去世,我们准备为他举行隆重的殉葬礼。”
陈亢说:“殉葬并不合乎周礼。真要殉葬的话,用你们两个人才比较合适。因为哥哥在世时,是你们奉养的啊。”一句话说得嫂子和家大夫竟再也不敢提“殉葬”的话了。陈亢曾做过单父邑宰。《论语》中载有关于子禽与伯鱼、子禽与子贡的对话。陈亢为宰时,施德政于民,颇受后人好评。
淮阳弦歌台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赠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陈亢同时被赠封为“南顿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封孔子为“至圣先师”,陈亢被陪祀于孔庙。唐朝时,陈亢被追赠为颖伯;宋朝时,他被封为南顿侯。在文庙的东庑中,也有他的祭祀之位。
三国时期,淮阳有个叫陈融的,与当时陈留的濮阳逸、沛郡的蒋纂、广陵的梁迪,这四位都是家境贫寒但心怀大志的人。当时,吴国的丞相陆逊的弟弟陆瑁,字子璋,他自幼好学且重情义。陈融等人因此便与他结交,常常一起相处。陆瑁也毫不吝啬,愿意分享自己的快乐与所得,无论是在物质充裕还是匮乏的时候,都与他们同甘共苦。《三国志·陆瑁传》中记载了这段故事。
宋朝绍兴末年,淮宁豪杰陈亨祖率领义兵与金兵进行交战,并攻占淮宁府,俘虏了金国的知州完颜耶鲁,以这座城池归顺了宋朝。朝廷因此任命他为武翼大夫,并让他担任淮宁府的知府。后来,金国的军队前来攻打淮宁城,陈亨祖奋力抵抗,最终英勇战死。他的全家五十多口人也都在这场战斗中不幸遇难。
为了表彰陈亨祖的忠诚与英勇,朝廷追赠他为客州观察使,并在光州为他建立了庙宇,赐名为“忠愍庙”(意为为国尽忠,值得人们痛惜和纪念)。后来,陈亨祖还被列入了乡贤祠进行祭祀,以表彰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越贡献。
(待续)
淮阳陈胡公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