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长征的经典战役四渡赤水,到底“奇”在哪里?
深度解析:长征的经典战役四渡赤水,到底“奇”在哪里?
红军长征是我党生死存亡的一次战略性转移行动,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国民政府军队,红军经过了十一个省份,过雪山跨草地,最终抵达陕甘宁一带。为什么说长征是关乎我党生死存亡的一战呢?因为在长征中,我们不仅要面对国民政府的追杀堵截,还要面对艰苦拙劣的环境,比如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和激战腊子口等,红军数万的军队在长征中损失。有很多军事迷说,三大战役是伟人的最佳杰作,甚至是可以作为世界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但是伟人却说,四渡赤水才是神来之笔,是最得意的一场战役。大家也都知道,三大战役决定了最后的胜利,无论是部队规模、作战指挥还是战局形势都可以算得上巅峰之作。但是如果不怎么熟悉长征的话,只看进程就十分让人懵懂,我党红军为何要进行四次渡过赤水?不渡的话会有什么影响?渡过之后又有什么神奇之处?
四渡赤水下的战局形势
我党红军因为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之后,在一九三四年十月不得不选择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开始进行大规模战略转移,这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我党刚进行长征的时候,由于博李二人错误指挥,我党军队在湘江一带中损失了非常多的兵力,而且还没有摆脱国民政府军队的追捕。
第一次渡过赤水
在1935年1月29日,红军在土城与川军发生激战,由于川军的顽强抵抗,红军未能突破川军的防线,被迫撤退。在撤退过程中,红军在青杠坡与川军再次发生激战,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红军终于突破川军的防线,于1月29日傍晚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古蔺地区。
第二次渡过赤水
在1935年2月18日至21日,红军在茅台镇附近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古蔺地区。在川南古蔺地区,红军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和补充,然后继续向北挺进。在2月25日至27日,红军在太平渡、二郎滩等地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叙永地区。
第三次渡过赤水
在1935年3月16日至17日,红军在太平渡、二郎滩等地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叙永地区。在川南叙永地区,红军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和补充,然后继续向北挺进。在3月21日至22日,红军在茅台镇附近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古蔺地区。
第四次渡过赤水
在1935年3月29日至30日,红军在太平渡、二郎滩等地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叙永地区。在川南叙永地区,红军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和补充,然后继续向北挺进。在4月3日至4日,红军在茅台镇附近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古蔺地区。
四渡赤水的历史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精彩的一次战役,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在这次战役中,红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四渡赤水战役不仅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而且为红军北上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