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系统升级:传染病报告从5天缩至4小时
中国疾控系统升级:传染病报告从5天缩至4小时
202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完成全面升级,最显著的变化是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平均报告时间从5天大幅缩短到4小时。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此次信息系统升级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多部门联动监测和信息共享。新系统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相关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疫情监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新系统的一大亮点是建立了多部门协同机制。例如,天津市率先全面启动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实施,全市91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硬件设备到场率、部署完成率达到100%。浙江省则创新开发“浙里疫情监测”手机端应用,实现了传染病报告数据监测分析、病原实时动态监测等功能。湖北省更是构建了覆盖373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1万余家诊所、1.4万余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了疫情风险的精准识别和自动预警。
此外,新系统还强化了应急处置能力。2024年9月,国家疾控局在浙江杭州主办“铸盾2024”全国聚集性疫情应急演练,通过全链条、全要素的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应急指挥体系的专业能力。重庆市则加快国家和市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建设,持续磨砺应急队伍。甘肃省也建成了15支市级和87支县级基层传染病应急处置小分队,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人才队伍建设也是此次升级的重要内容。海南省专门出台加强海南自贸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15条措施”,其中8条涉及疾控人才队伍建设。浙江省实施“十百千”疾控人才培养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公共卫生领域领军人才10名、拔尖人才100名、骨干人才1000名。
此次疾控信息系统升级,不仅大幅缩短了疫情报告时间,更重要的是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多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构建起更加灵敏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这将为我国有效应对各类传染病疫情,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