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供奉比干,祈求新年财运亨通
春节供奉比干,祈求新年财运亨通
春节临近,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迎接财神爷,祈求新的一年财运亨通。在众多财神中,比干作为文财神的代表,因其忠诚和智慧备受尊敬。那么,比干究竟是何方神圣?春节供奉比干又有哪些讲究呢?
比干:从忠臣到财神
比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臣。他是商朝的宰相,也是纣王的叔父。比干自幼聪明勤奋,二十岁就开始辅佐帝乙,后又辅佐纣王。在他当宰相的这几十年,主张减轻赋税,发展农牧业,富国强兵。然而,纣王荒淫无道,妲己进谗言称只有圣人的心才能治愈她的病,纣王听信后将比干叫进宫,说要看看圣人的心是否真的有七个窍,结果比干被剖心而死,终年六十三岁。
还有一种说法,比干被纣王挖心以后,并没有死。一位仙人送给了他一粒仙丹,保住了他的性命。比干因为没有心,所以他能够做到不偏不倚、公正无私。后来,人们把这位受人尊敬的君子奉为文财神。
春节供奉比干的习俗
春节供奉财神的习俗源远流长。在北京地区,正月初二是传统祭财神的日子。旧时北京祭财神,用公鸡、猪头、鲤鱼。也有富裕商户用更为奢华的整猪、整羊、整鸡、整鸭、鲤鱼五种祭品设祭的。不管怎么祭,最不能少的就是鲤鱼,这鲤鱼,一定要活的,而且要放在水缸里养着,不能让它死。如果死了,就要赶紧换一条。为什么要用活鱼呢?因为“鱼”和“余”谐音,寓意着年年有余,财富滚滚而来。而且鱼总是不停地游动,也象征着财运源源不断地流入家中。
比干的文化内涵
比干不仅是一位财神,更是一位理想的政治家。他头戴宰相纱帽,脸白发长,五绺长须,手捧如意,身着蟒袍,足蹬元宝的形象,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风范。他因忠言直谏而死,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气节。因此,供奉比干不仅仅是祈求财富,更是一种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比干信仰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坚守正义,勇于直言,不畏强权。同时,它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春节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供奉比干,不仅是对财富的祈求,更是对公平、正义、智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