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一届农事运动会成功启动
广东省第一届农事运动会成功启动
大暑前夕,茂名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人潮涌动。7月20日,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乡村振兴局主办,广东省农民体育协会承办的2024年广东省第一届农事运动会在茂名高州启动,掀起农事盛会、乡村盛会、全民盛会的热潮。
乡村直播大赛、农事定向大赛、机插秧技能大赛、龙眼“点睛”大赛、农事无人机飞赛……一个周末的时间,“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分界镇储良村涌入近5000人,本土村民兴奋雀跃,当地民宿农家乐爆满。赛事吸引了大批专业技能选手,还有入村赴赛的城市亲子家庭等。
运动会上,各地亲子家庭通过参加赛事,共答“何为农事,农事何为,农事新为”
赛场内,城乡居民挥洒汗水“琢磨”农事;赛场外,乡亲们叫卖冰豆花、绿豆沙的声音不断。以赛为媒,全民运动,广东全力打响农事活动“在地IP”,拉开塑造广东乡村新风尚的帷幕。“广东省农事运动会将持续围绕打造‘地方IP’,让一场场充满创意与活力的农事活动融合地方‘土特产’、农耕文明,凝聚力量发现和众创地方乡村价值,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棕会说。
新技术引领新农事
烈日当空,连片农田里,五颜六色的农机列阵,熠熠生辉,储良杏花村置身于一幅高饱和度的风景画中。7月20日上午举办的机插秧技能大赛,选手由全省各地推荐。他们中有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也有省级农机技能人才,还不乏拥有十余年插秧机驾龄的“老”农人。
空中,植保无人机呼啸而过。7月20日-21日,50名各地专业飞手竞逐“广东十佳农事无人机飞手”称号,其中包括了湛江“神机侠侣”吴辉夫妇以及“一人管理5000亩”的揭阳飞手戴晓创。
广东农事无人机飞赛,裁判对选手操控技术进行打分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才能筑牢丰收之基。农事运动会紧扣“保障粮食安全”重大主题,着眼提高粮食单产,推动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挖掘低空经济在农业的运用场景,探索粮食作物密植精准调控模式,释放出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什么是农事?广东以农事运动会来解答。赛事设置强调未来农业的两个“规模化”:农业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的规模化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规模化。广东将以运动会的举办为契机,打造一批优秀的专业合作社,尤其是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机械化利用率、农业综合经营效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办赛过程经营“在地IP”
颁奖是运动会的高潮环节。在7月20日晚的颁奖仪式上,冠军除了有证书、奖牌,现场还颁发高州黄塘猪、高州黑山羊、象征“高中”的高州特色粽子“高粽”、板蓝根印染手工环保袋等特色奖品。
颁奖仪式上,广东龙眼“点睛”大赛、广东农事定向大赛的冠军分别获得高州黑山羊、高州黄塘猪
广东首届农事运动会从策划之初就提出打造并经营“在地IP”的理念,以一系列创新活动吸引城乡居民奔赴乡土广东,参与乡村“第二课堂”。其中,每一环赛事不仅有当地“土特产”作为奖品,参赛内容也优先结合地方资源禀赋。
龙眼点睛大赛就是一个充分展现“在地IP”的赛事。该比赛赛场设在高州市分界镇东方新屋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比赛日当天,有160位参赛选手争当“广东龙眼点睛王”,其中年龄最小的仅10岁,年龄最大的有79岁。
拾起龙眼鲜果,迅速在果皮开口,用去核签探入果肉,绕着果核旋转一圈,这时核、肉分离。接着挑出完整龙眼肉,皮、肉分离。最后将一粒晶莹剔透、饱满完整的龙眼果肉整齐地摆放在筛网上……别看“挑龙眼”步骤少,每组选手要挑完10千克新鲜龙眼,考验的是技术和耐力。
从新农人竞相展示,到地方“土特产”轮番登场,广东努力打造“农事运动会办到哪里,就经营好所在地的IP”的办赛模式,发动全民视角解读“何为农事、农事何为、农事新为”,解锁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
发现和众创乡村价值
7月20日上午举行的广东农事定向大赛,上千名选手在沃野田畴尽享农事之乐。
现场不乏这样的身影:孩子领着父母,带着任务卡和手绘地图,在黄墙红瓦的岭南新乡村里自行规划路线,快速穿梭。他们要在规定时间打卡20余个农事互动点。
根据规则,参赛选手分为亲子组和个人组2个组别。报名者中,八成来自家庭,不少家庭来自大湾区城市。
选手摩拳擦掌,村民翘首以待。得知全省农事运动会要在村里办,杏花村车进华一家早早忙碌了起来。他的家在定向大赛起点附近,把庭院大门打开,摆上了豆腐花和桂圆肉,引来游人驻足购买。
伴随广东首届农事运动会启动,“粤农事”品牌应运而生。在名为“粤农事”的小程序上,贯穿全年的农事运动会不断上新赛事项目,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报名入口。
“掀起全民发现和众创乡村价值热潮”,是广东省农事运动会赛事设置的出发点。据介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还将对在农事赛事中脱颖而出的各类优秀人才、优秀农业新的经营主体创造政策支撑和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各类优秀人才因农事而汇聚一堂,围绕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同题共答,不断汇聚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