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游记 | 山西第一打卡之地:登鹳雀楼,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15: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游记 | 山西第一打卡之地:登鹳雀楼,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

鹳雀楼,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建筑,不仅见证了黄河岸边的沧桑变迁,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成为了山西旅游的重要打卡地。本文将带你走进鹳雀楼,领略其前世今生,感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壮丽意境。

鹳雀楼的前世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始建于北周时期,为一座军事戍楼,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在蒲州古城西郊外的黄河岸畔建造。为黄河流域标志性建筑。

因常有鹳鸟在上面栖息筑巢,所以被称为"鹳雀楼"。

唐朝时期,鹳雀楼因旖旎景致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吸引了历代许多文人登楼吊古抒怀。因诗人王之涣脍炙人口的五绝《登鹳雀楼》一诗而名声大振。与武昌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南昌滕王阁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历经唐、宋等朝存续700余年。

金元光元年(公元1222年),蒙古军队攻打蒲州古城,金军守将侯小叔下令焚毁鹳雀楼及蒲州浮桥,鹳雀楼毁于战火。但基址一直保留到明初。

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黄河泛滥,洪水涌入蒲州城内,泥沙淤积数尺深,鹳雀楼故址彻底消失。史书记载再无重修。

此后多年,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身影,成为一座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名楼。

文人雅士又把蒲州西城楼当做"鹳雀楼"咏史怀古,登临作赋者仍络绎不绝。

有清初诗人写道:"河山偏只爱人游,长挽羲轮泛夕流。千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楼"。

抗日战争时期,蒲州城西城楼也被日军炸毁。

数百年来,鹳雀楼给无数游人空留无限的遗憾。

新中国成立后,于1992年近百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


新建鹳雀楼主体建筑

鹳雀楼的今生

现今的鹳雀楼,于1997年在旧址附近重建的。位于晋秦豫三省交界的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的黄河东岸。

新建鹳雀楼,坐南朝北,西依黄河,南枕中条山,东北方向为运城盆地。是黄河文化的标志和象征之一。

2011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


唐代彩绘

由于鹳雀楼是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新建的鹳雀楼完全依照唐代风格设计,梁枋斗拱、天花藻井。底层有环廊,四出抱厦,腰间设平座,庑殿式屋顶。

楼内彩绘,月梁式拱顶上祥云浮动、衣带飘舞,将唐代飞天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

新建的鹳雀楼,外观三层四檐,内部为六层,整座楼阁包括台基和楼身两部分,总高度达73.9米。并设置有电梯。

通体采用唐代油漆彩画装饰,具有鲜明的唐代建筑风格。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

游览景点

我们来到鹳雀楼景区,大大的广场上一座石林跃入眼帘。


石林"天外天

石林顶写有"天外天"三个红色大字。石林对面是鹳雀楼景区入口。

鹳雀楼景区的入口门匾额上,有启功先生所题的"鹳雀园"三个字。


鹳雀园

穿过"鹳雀园"大门,可远远看到鹳雀楼高高地耸立着。


远观新建鹳雀楼

碧波荡漾的鹳影湖上,有一座三孔石拱桥。

走过石拱桥,是广阔的盛唐广场。广场布局、图案、色彩,呈祥云图案,寓意吉祥如意。

在盛唐广场,近观鹳雀楼,直入云霄。


鹳湖楼影

拾阶而上,登上高大的台基,来到鹳雀楼门前。

门上的匾额"文萃李唐",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

其题写的外门柱楹联"凌空白日三千丈,拔地黄河第一楼",描写了鹳雀楼的雄伟壮观。

内门柱楹联"五峰列嶂,九曲抱关,想它鹳雀栖身,定是沉迷此景;三省闻鸡,四围眺胜,问尔黄河转首,莫非留恋斯楼?"描绘了当时鹳雀楼的盛况。


鹳雀楼的底楼大门

底楼并排着五个朱红大门,上面是一道长长的屋檐,两边又分别向外伸展出三个屋檐,气派,格外有层次感。

回廊墙壁上挂有吕洞宾等八仙过海人物图及简介。


近看新建鹳雀楼

鹳雀楼内部文化展览

鹳雀楼内一至六层,分六个主题介绍黄河文化和河东历史。内容极其丰富,展现黄河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再现盛唐时期蒲州城的繁荣景象。

楼内大厅,阔大幽深,中央一幅以硬木彩塑制作的立体的《中都蒲坂繁盛图》,展现了古代蒲州城繁荣景象。


中都蒲坂繁盛图

巨大的彩色壁画上有皇帝的妻子娥皇女英,有永乐宫壁画里的道家人物,有唐宋诗人赛诗......囊括了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可谓包罗万象。不听介绍,根本看不懂。

两侧墙壁上分别用欧塑彩泥做成宇文护《筑楼戍边》和王之涣《旗亭画壁》的壁画,色彩鲜艳,造型逼真,内容精彩。

"旗亭画壁"壁画

旗亭画壁,说的正是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旗亭赛诗的故事。

"筑楼戍边"壁画

筑楼戍边,表现的鹳雀楼的历史沿革、蒲州古城的旧时盛景等。

一楼厅柱楹联:"襟星月而披风雨,控秦晋而凌覆载,华夏立雄威,且矫矫西行,我欲登楼追落日;借诗文以傲古今,铭盛衰以鉴春秋,山川生壮慨,问滔滔东去,谁曾击柱俯黄河?"概括了鹳雀楼的历史变迁。

从一楼到六楼,可走楼梯盘旋而上,也可乘坐电梯直达六楼最高处。

我们走的楼梯,一层一层地游览。每一层都各具特色。

二楼是尧舜介绍,以浮雕彰显"源远流长"的主题。有巨型壁画作品"有虞帝都"、"禹定九州"大禹治水的场景;有浮雕作品"尧王禅让";还有图文展示柳宗元、司马光、张巡等河东名人的历史故事。

"有虞帝都"壁画(部分)

"禹定九州"壁画(部分)

尧王禅让

河东名人展示

三楼是工艺介绍,以微缩景观形式呈现"亘古文明"的主题,展现上古时期蒲州一带的文明演进历史,包括人类用火、制盐、冶铁铸造、酿酒、种桑织棉等人类活动,反映河东人民勤劳智慧和丰富的民间工艺充分再现了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

微缩景观·制盐

微缩景观·纺织

微缩景观·酿酒

微缩景观·冶铁

四楼主题是"旷世盛举"。以视频展现鹳雀楼建楼以来的沧桑变迁。从其中得知,现在的鹳雀楼不是当年王之涣登的那座楼。

五楼是书法展览,主题是"诗意蒲州",呈现的诗歌文化和书法作品。

六楼是最高层,可极目千里。六楼大厅演奏厅,游客可以在这里休息,还可欣赏古乐演奏,不过我们没有欣赏到古乐演奏。

穿过六楼大厅,便来到古人登高望远的之地:回廊。

回廊游客拥挤,有许多游人在凭栏远眺,观景,拍照。

六楼大厅(演奏厅)

虽然鹳雀楼景区没有什么文物可以游览,但对于登上高楼之后的风景,还是非常美的。

站在六楼回廊,视野开阔,有腾空欲飞,一览天下小之感。

此刻,发现"鹳雀楼"这个名字,除了与鹳雀栖息于楼有关外,同时,包含自由翱翔于天空中的鹳雀的视野的含义。

向北远眺,门殿、鹳影湖、唐韵广场,尽收眼底,更远处一碧万顷。

北面远眺,鹳雀楼景点尽收眼底

在六楼,有无人机在给游客拍游玩纪念视频(50元/次),效果还可以,拍的游客也多。

向西眺望,水天相接,广阔无际。由于黄河改道,现今不能清楚地看到黄河,依稀可见远处黄河的身影。不过,用旁边的付费望远镜会看得更清晰些。

西面远眺,远处黄河依稀可见

西面一角,有王之涣的铜塑像,一手握书卷,一手执毛笔,豪情万丈样。

站在王之焕的铜像旁,切身体验一下王之涣当年写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句的深远意境,顿时心潮澎湃。

王之涣铜塑像

王之涣当年登楼赋诗《登鹳雀楼》,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半是眼见为实的观察,一半是对流水远去的未来景象的想象。

而后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启迪人们要看到更壮丽的美景,就要登上更高的楼层;要实现人生的高度,就要勇攀思想的巅峰,这就是鹳雀楼的价值所在。

写在最后

鹳雀楼面积不大,一个小时就游览完了。

参观展厅,与历史对话,感受鹳雀楼厚重文化。登鹳雀楼,和山河对望,感受王之涣诗意胜景。

鹳雀楼的古迹虽早已变更,但它的文化却从未间断。它更像一种精神,如滔滔江水,永续流传。

游完鹳雀楼,我们接着奔赴下一站:芮城永乐宫。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