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杨昌济:毛泽东的哲学启蒙导师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02: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杨昌济:毛泽东的哲学启蒙导师

“欲栽大木拄长天”,这是杨昌济先生一生的抱负和理想。作为毛泽东的哲学启蒙导师,他不仅在学术上引导毛泽东接触西方哲学思想,更为其树立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人生目标。

01

从岳麓书院到北京大学:一位教育家的求索之路

杨昌济,字华生,187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冲。他自幼随父读书,1889年考中秀才,后两次乡试不中。1898年,杨昌济进入岳麓书院学习,并加入谭嗣同等人创立的南学会,积极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退隐家乡,研究经世之学。

1903年,杨昌济考取官费留日资格,东渡日本攻读教育学。在日本期间,他参加了“拒俄运动”,并改名“怀中”,以示心怀祖国。1909年,他又赴英国留学,在苏格兰爱伯汀大学攻读哲学、伦理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他还到德国考察教育,立志献身教育事业。

1913年,杨昌济结束长达九年的留学生涯,回国后先后在湖南第四、第一师范教授哲学、伦理学。1918年,他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担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主讲伦理学和伦理学史。

02

哲学启蒙:毛泽东的良师益友

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毛泽东就深受杨昌济的影响。杨昌济对毛泽东的《心之力》一文给予了高度评价,甚至给出了105分的高分。他欣赏毛泽东的才华和抱负,经常与其探讨学问,推荐古典文学作品。

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住在杨昌济位于豆腐池胡同的家中。当时毛泽东没有工作,身无分文,杨昌济不仅为他提供住处,还推荐他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在杨昌济的影响下,毛泽东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决定留在国内,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寻找救国的药石。

03

学术成就与历史贡献

杨昌济是中国伦理学学科初创时期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西方伦理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翻译了《伦理学之根本问题》和《西洋伦理学史讲义》,编辑了《论语类抄》《教育学讲义》等书,著有《达化斋日记》《杨昌济文集》。

在教育理念上,杨昌济主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教师以身作则,注重人才培养。他反对全盘西化,主张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吾人求学海外,欲归国而致之用,不可不就吾国之情形深加研究,何者当因,何者当革,何者宜取,何者宜舍,了然于心,确有把握而后可以适合本国之国情,而善应宇宙之大势”。

杨昌济还积极推动湖南大学的创建,虽然未能亲眼看到湖南大学的成立,但他为湖南大学的筹建奠定了基础。1926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公立商业专门学校与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合并重组,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实现了杨昌济的遗愿。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因病在北京逝世,年仅49岁。毛泽东悲痛万分,敬挽恩师:“忆夫子易帻三呼,努力努力齐努力;恨昊天不遗一老,无情无情太无情!”在毛泽东心中,杨昌济不仅是他的老师,更是他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欲栽大木拄长天”,杨昌济先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一理想。他培养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新文化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教育理念和学术成就,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