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来了,种棵树治愈心情
植树节来了,种棵树治愈心情
春风拂新绿,植树正当时。3月12日,是全国第46个植树节。这个日子,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提醒:去种一棵树吧。但其实,植树节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远比单纯种一棵树要深远得多。
植树节与深圳的渊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植树节与深圳有着不解之缘。它是由一个叫凌道扬的深圳人倡导设立的。凌道扬是大清帝国首届沪上美庚款留学生,中国近代林业科学的先驱。1915年,他与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联名上书北洋政府,倡议以每年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此倡议被采纳,并于次年在全国推行。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式通过“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的决定”。
植树不仅是为了环保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焦虑。研究表明,植树活动不仅能改善环境,还能有效促进心理健康。在美国,森林休闲活动每年吸引约20亿人次参与,各类森林及林地年接待游客量惊人。美国将户外休闲视为提升国民健康的重要手段,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通过多项政策法规保障民众利用森林开展休闲活动的权利。
园艺疗法:自然界的“心理医生”
园艺疗法最早起源于19世纪初的北苏格兰,2000年由清华大学李树华教授引入中国。它通过植物、植物的生长环境及与植物相关的各种园艺操作活动,从社会、教育心理及身体等方面进行调整改善,维持和恢复人们的身体与精神机能。
在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组织患者参与种植、养护农作物等园艺活动,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减轻精神功能的衰退。这种疗法不仅能让患者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还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增强社交能力和自我价值感。
植树:一场心灵的洗礼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山大、心情焦虑。而植树活动提供了一个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当你亲手种下一棵树,你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与自然的互动,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提升自尊与信心。
在这个春天,不妨亲自种下一棵树。这不仅仅是一项环保行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植树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与滋养。通过这样的实际行动,我们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