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竟是心理疗愈神器?
恐怖片竟是心理疗愈神器?
2024年圣诞节,一部名为《诺斯费拉图》的恐怖片选择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上映,这一大胆的决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它不仅挑战了传统节日电影的界限,也反映出了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观众对内容的渴求。
在过去,圣诞节几乎是温馨家庭电影的专属,像《小鬼当家》和《圣诞颂歌》这样的经典影片几乎占据了整个市场。然而,随着观众对电影类型的期待不断提升,恐怖片作为一种新兴的节日选择逐渐获得了关注。市场专家指出,节假日的观众往往在经历了一段繁忙的购物和聚会后,渴望寻找一种不同寻常的体验。正因如此,《诺斯费拉图》的上映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
恐怖片的心理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观看恐怖片不仅能让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恐惧和紧张,还能在影片结束后获得一种情感上的释放。根据2012年由阿胡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马蒂亚斯·克拉森(Mathias Clasen)进行的研究,观看恐怖片可以增强观众的应对机制,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管理焦虑和恐惧。通过观察角色在惊悚场景中的反应,观众能够学习到如何更有效地应对自己的恐惧。
此外,观看恐怖片还会激活大脑的“战斗或逃跑”反应,释放出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种生理反应不仅使观众的感官更加敏锐,还能够在紧张感消散后带来愉悦感。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一项研究发现,观众在观看恐怖片后,常常会感到一种轻松和满足,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理上的“过山车”。这种对比的情绪波动,实际上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使他们在节日压力中找到了一丝解脱。
恐怖片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恐怖娱乐,这种看似简单的消遣,实际上可能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演化现象。它不仅让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下体验恐惧,还帮助我们学习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通过这种“恐惧的吸引力”,我们不仅能够享受刺激,还能增强心理韧性,甚至可能治疗心理疾病。
恐怖游戏,如专为儿童设计的MindLight,利用神经反馈技术,将情绪转化为实时游戏输入,帮助儿童降低焦虑水平。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将8至12岁儿童的焦虑水平降低50%,效果与认知行为疗法相近。这种游戏化的治疗方法,不仅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有益,对饱受焦虑困扰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也同样有效。
2005年以中影集团(北影厂等发展而来)为主出品的《窒息》是内地首部心理悬疑犯罪片。影片讲述了一个有外遇的摄影师沈潇(葛优 饰)在妻子大提琴手梅子(秦海璐 饰)失踪后,精神失常,不时出现的种种幻觉令他窒息,不得不寻求心理帮助的故事。
影片运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通过几个剧中角色不同视角的片段叙事,大量与现实交织不分的幻觉展示,特别是通过带有反转意味的结尾,营造了具有双重逻辑可能性的故事结构。
真相1:沈潇外遇曝光,妻子情绪发作,争吵中沈失手将其误杀。当晚,沈邀好友李一然来家中,灌醉李后用其汽车将妻子运到海上沉尸,第二天报失踪案。此后沈开始出现各种幻觉,妻子不断闪现,夜晚也被噩梦失眠纠缠。精神濒临崩溃的他不得不去看精神科,却发现医师竟是自己楼下的赵老太(李滨 饰)。随着心理治疗的深入,沈认为催眠可能是老太的圈套,会泄露自己的秘密,于是对老太起了杀心。一天,老太的爱犬不见,沈宣称妻子就要从巴黎回来,陪老太一起来到海边找狗……
真相2:沈潇出轨,妻子大闹后离家出走,沈邀好友借酒消愁,恍惚中记得自己杀妻沉尸。报案后,沈的脑海不断出现幻想,越发确信杀妻一事。楼下赵老太注意到沈的异常,劝沈就医。此后,因幻觉不断,备受折磨,沈终于决定接受心理治疗,却发现主治医生竟然就是赵太。随着心理治疗的深入,沈潇向赵太诉说了自己从小到大的噩梦:试图弑父杀妻并一次次濒临窒息的痛苦。赵太告诉沈潇,噩梦是内心愿望寻求实现的曲折表现,他要摆脱的心魔在小时是父亲,现在则是妻子。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沈逐渐走出了噩梦,妻子也即将从巴黎回来,而他幻想出的赵太身边那条窥探秘密的黑犬也消失了……
本片在悬念复杂度和情节开放性上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对惊悚氛围的营造也比较独特,葛优极强的个人表演功力对逻辑尚有BUG的影片起到了一定支撑。只是作为另一重要角色,李滨饰演的赵老太不够成功,八卦阴贽有余,温暖关怀不足,令心理治疗的过程感觉有些古怪。
恐怖片的未来
恐怖娱乐,这种看似简单的消遣,实际上可能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演化现象。它不仅让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下体验恐惧,还帮助我们学习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通过这种“恐惧的吸引力”,我们不仅能够享受刺激,还能增强心理韧性,甚至可能治疗心理疾病。下次当你在电影院的黑暗中尖叫时,不妨想想,这可能不仅仅是为了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