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访山东非遗文化,体验地道“鲁”味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02: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访山东非遗文化,体验地道“鲁”味

山东,这片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的土地,孕育出了无数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精致细腻的剪纸艺术,到悠扬动听的古琴旋律,再到栩栩如生的皮影戏表演,山东的非遗文化如同一颗颗明珠,串联起齐鲁大地的历史记忆。

01

剪纸里的山东风情

在山东,剪纸不仅仅是一种民间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符号。烟台剪纸、滨州剪纸、高密剪纸和莒县过门笺,这四种剪纸艺术各具特色,共同展现了山东剪纸的丰富内涵。

烟台剪纸以绚丽的色彩和强烈的虚实对比著称,其独特的勾绘染色技艺更是全国领先。滨州剪纸则深深扎根于黄河文化,展现出古朴浑厚的艺术风格。高密剪纸造型朴实夸张,粗犷中见清秀,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戏曲故事。莒县过门笺则将剪纸艺术与春节民俗完美结合,每套5或6张的过门笺,不仅装饰了门楣,更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02

古琴里的琅琊遗韵

在临沂琅琊古城,一曲悠扬的古琴声穿越千年,诉说着“琅琊派古琴”的传奇。作为中国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诸城派古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名录。

诸城派古琴艺术又称“琅琊派古琴”,形成于19世纪中叶,历经几代琴家的探索、交流、吸收、发展,形成了一个具有诸城特点、风格、技巧和特有曲目传谱的古琴流派,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之一,是中国古代最受尊崇的乐器,其文化内涵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

03

皮影戏里的光影传奇

在山东,皮影戏不仅是娱乐,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济南皮影戏、泰山皮影戏和定陶皮影戏,这三种皮影戏各具特色,共同展现了山东皮影戏的独特魅力。

济南皮影戏又称“兰州布影”,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泰山皮影戏也叫“十不闲”,意思是摆弄皮影人儿,唱词念曲,鼓乐伴奏等全由一人包揽。定陶皮影又名“隔纸说书”,长期活跃在山东、河南、安徽、河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古传皮影的基本制作工艺、演出形态、表演程式、原始唱本和古老影箱。

04

非遗里的山东味道

在高密,一道传承数百年的美食——炉包,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成功入选省级非遗名录。高密炉包以香、焦、酥、脆、菜生、肉熟为特色,深受食客喜爱。其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从和面到馅料调配,每一步都要恰到好处。据传,高密炉包起源于楚汉相争时期的潍水之战,经过历代改良,成为一道地方特色美食。

如今,在山东,非遗文化正以创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非遗里的中国》节目以创新的方式呈现山东非遗,通过探访、互动、体验等形式,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节目不仅展示了非遗项目的传统技艺,还呈现了其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体现了非遗文化的活力与生命力。

在琅琊古城,一场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非遗创新秀演正在上演。海阳大秧歌与现代舞蹈的创意结合,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柳子戏融合秀《秦琼表朋》将传统戏曲与现代说唱巧妙融合,让年轻一代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山东非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承载着齐鲁大地的千年记忆,展现着山东人民的智慧与匠心。在新时代,这些非遗文化正以创新的姿态,续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