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食品竟藏致命隐患?这起中毒事件敲响警钟
过期食品竟藏致命隐患?这起中毒事件敲响警钟
2024年4月,台湾宝林茶室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台的食品安全事件:29人因食用过期食品中毒,其中2人不幸身亡。这起事件的元凶是一种名为“米酵菌酸”的毒素,它不仅耐高温,而且中毒病死率超过50%。
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过期食品绝不仅仅是“口感变差”那么简单,它可能暗藏致命风险。
过期食品的危害远超想象
很多人对过期食品存在误解,认为只要看起来没坏就能吃。事实上,食品过期后可能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其中最危险的就是黄曲霉素和亚硝酸盐。
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它主要在发霉的花生、玉米、大米等食品中产生,即使高温烹煮也无法完全消除其毒性。
亚硝酸盐则常见于腌制食品中,尤其是过期的腌制品。它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组织缺氧,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除了这些已知的有害物质,过期食品还可能滋生各种细菌和霉菌,引发食物中毒。即使没有明显不适,长期摄入也可能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慢性损害,增加患癌风险。
真实案例:过期食品的危害就在身边
2018年,浙江一名7岁女孩因食用浸泡了两天两夜的黑木耳而中毒,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不幸离世。2020年,黑龙江一家庭因食用自制酸汤子,导致9人中毒,8人死亡。
这些悲剧并非个案。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数据,我国每年因食物中毒就医的人数高达数百万,其中相当一部分与食用过期食品有关。
如何避免过期食品的危害?
面对过期食品,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下架处理。对于消费者来说,以下几点建议至关重要:
购买时仔细检查保质期:不要购买已经过期或即将过期的食品。
妥善储存食品:按照包装上的储存要求存放食品,避免高温、潮湿等加速变质的环境。
定期清理冰箱和食品柜:及时处理过期食品,避免误食。
不贪图便宜购买临期食品:特别是对于保质期较短的食品,如面包、牛奶等。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了解常见食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方法,不轻易尝试来源不明的食品。
食品安全无小事。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就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严格遵守食品保质期,远离过期食品,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