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善寺:千年古刹的佛教艺术瑰宝
崇善寺:千年古刹的佛教艺术瑰宝
崇善寺位于太原市上官巷内,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佛教古刹。作为山西省佛教协会所在地,崇善寺不仅拥有精美的明代建筑,还珍藏着大量珍贵的佛教文物,是中国古代建筑和佛教文化的宝贵遗产。
崇善寺位于太原东部的上官巷内,和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只有一路之隔,门前是一条颇为安静的小巷。
该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原本是隋炀帝杨广的行宫,明代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朱棡为纪念其母后马皇后,在原寺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寺庙规模颇为庞大,外观也很显赫。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崇善寺毁于一场大火,现仅存大悲殿、山门、钟楼和东西厢房。
崇善寺现在是山西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整座寺庙红墙碧瓦,古朴大方,寺门前的一对铜狮子俱是明代所铸。大悲殿是寺内的主要建筑,这是一座具有典型明代风格的建筑,殿内的三尊雕像较是有名,分别为千手千眼11面观音、千钵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这三尊塑像造型别致,色彩绚丽,衣纹线条流畅,是少见的明代艺术珍品。崇善寺内还珍藏着大量宋、元、明版藏经,价值不菲。
寺内大雄宝殿居中,面宽九间,高达30余米。殿堂楼阁、亭台廊庑数近千间。清同治三年1864年大部份建筑毁于火。现存崇善寺的局部,包括山门、钟楼、东西两厢和大悲殿,亦自成格局。
后为大悲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为明代最完整、最标准的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前檐安有隔扇,背面装有板门,殿内设天花板,檐下有斗拱承托屋檐,瓦顶黄绿色琉璃剪边,瑰丽壮观。殿内中间的神台上供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左边是千钵文殊菩萨,右边是普贤菩萨,像高8.5米,比例适度,衣饰流畅,完好无损。崇善寺,还珍藏有宋绍定四年宋版碛砂藏经(全部)、元版藏经(部分)、明下统五年明版北藏经(全部)、明成化八年赤金写德华经七卷、明嘉靖三十年南藏经(全部),此外,还保存上下两册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彩画(这些画册,虽是明代作品,但色彩艳丽如新,十分吸引人),明洪武二十四年铸造的铁狮一对,明正统十四年铸造的大钟一口,这些都是研究中国宋、元、明各代艺术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