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古画中的春节习俗:岁朝图与年画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19:1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古画中的春节习俗:岁朝图与年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是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古人如何度过这个节日?古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资料。其中,《岁朝图》和年画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类型,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春节的习俗,更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01

《岁朝图》:春节欢庆的视觉记录

“岁朝”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后世逐渐成为正月一日的代称。《岁朝图》作为古代节令画之首,起源于唐代,至宋代开始流行。这类画作通常描绘春节时的欢庆场景,展现了古代人们过年时的各种习俗。

现存最早的《岁朝图》之一是宋代李嵩的作品。这幅画通过“门外迎客、院中揖见、室内茶戏”三段式构图,展现了宋代春节的热闹景象。画中不仅有儿童嬉戏、递春帖、拜年的场景,还详细描绘了贴门神的习俗。值得注意的是,这幅画还展现了宋代开始出现的以文官为门神的习俗。

到了明代,岁朝风俗图发展出固定的绘画模式。江浙一带的文人将自身思想特性融入画中,创作出“岁朝欢庆”图式。这些画作多描绘欢度节庆时饮酒、作诗、作画等活动,展现了村中孩童敲锣打鼓、放爆竹的玩乐场景,以及阖家团圆或与友人赏画饮酒的热闹景象。

02

年画:春节装饰的艺术瑰宝

年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绘画中一门独立的画种,其显著特征是与民间的世俗生活密切结合。它起源于远古时代的鬼神信仰,历经数千年不断发展、充实、提高,至今仍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

远古时代,先民们视天地万物为神灵,真实或虚拟存在的事物都可以成为顶礼膜拜的对象。在商周时代,祭奠包括门神、灶神在内的“天子七祀”,已成为定制。汉代时,门神信仰已经十分流行,东汉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演至隋唐,门神题材内容揉进了释、道、儒等宗教色彩,也开始出现妇女、美人等世俗形象。宋代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市镇的出现,加上木版印刷的普及,大量反映社会风俗的年画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明清时期,民众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使得年画达到了鼎盛。

年画的题材包罗万象,类型众多,堪称一部民间生活百科全书。按形式、用途,其大致可分为门画、幡画等几类。门画又分为武门神和文门神,武门神一般贴于外门,两两相对,绘神荼、郁垒及秦琼、尉迟恭等武将,武门神的功用是镇宅护院。文门神以文官朝臣入画,所以也称作“门官”,它昭示了民众招财进宝、功名利禄方面的要求。

03

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

《岁朝图》和年画虽然都是春节习俗的重要载体,但它们在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上有所不同。

《岁朝图》多为文人画,注重写实和细节描绘,画面多由山水、人物、建筑组合而成,展现了群体欢庆岁首的节日氛围。而年画则更注重装饰性和象征性,采用木版印刷的形式,色彩鲜艳,寓意吉祥。年画的题材更加丰富多样,包括门神、吉祥娃娃、花卉鸟虫等,反映了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

04

现代传承与创新

在现代社会,《岁朝图》和年画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许多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使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

以杨柳青年画为例,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宏在传承中不断进行创新,通过参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结合现代科技,如与手机厂商合作推出带有AR技术的年画周边产品,令传统艺术在年轻人中焕发新的活力。

《岁朝图》和年画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了解古代春节习俗的重要窗口。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现代社会,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仍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着喜庆和吉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