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地街道&泸州市后山镇:便民服务的双重奏
上地街道&泸州市后山镇:便民服务的双重奏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各地积极响应创新举措,其中,北京上地街道和四川泸州市后山镇的便民服务中心,分别在线下服务创新和线上数字化建设方面探索出独特经验,为全国乡镇便民服务提供了有益借鉴。
上地街道:线下服务的“精准化”创新
上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创新亮点在于“精准”二字。针对就业服务,上地街道打破传统招聘会模式,将招聘现场搬进商圈,打造“人才夜市”。这种创新形式不仅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还实现了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据统计,2024年上地街道累计开展各类线下招聘活动12场,提供超过3000个岗位。
在帮办代办服务方面,上地街道对原有的72项服务事项进行优化,删减了20余项重叠、冗余事项,最终形成50项精简清单。这种“瘦身”行动让服务更加精准高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此外,上地街道还针对企业退休人员推出多样化服务菜单,包括中医养生、反诈宣传、长江岸线健步走等活动,精准满足企退人员的多元化需求。
后山镇:线上服务的“数字化”突破
泸州市后山镇则在数字化服务方面走在前列。作为2024年度四川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先进单位,后山镇积极探索网上群众路线工作。
后山镇构建了跨区县、跨部门的“1+7+N”网络举报辟谣工作格局,全年收集群众诉求建议1.5万条,推动解决问题3000余个。同时,后山镇还建立了“网上群众路线突出政务新媒体账号”,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现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后山镇启动了“依法净网·清风护航”专项行动,开展网络专享举报辟谣服务,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网络环境。
两地经验的共通与差异
上地街道和后山镇的便民服务创新虽然路径不同,但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地街道侧重于线下服务的优化和创新,通过精准化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后山镇则更多借助数字化手段,通过线上平台和新媒体提升服务效率。
两种模式各有优势:上地街道的线下创新更注重服务的温度和精准度,适合解决特定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后山镇的数字化服务则更强调效率和覆盖面,能够快速响应和解决群众诉求。
对其他乡镇的启示
上地街道和后山镇的经验表明,便民服务创新需要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适合的服务模式。对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可以借鉴上地街道的精准化服务模式;对于地域广阔、人口分散的地区,则更适合采用后山镇的数字化服务模式。
同时,两地经验也提示我们,便民服务创新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无论是线下服务的优化还是线上平台的建设,都需要持续的投入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政务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
在国家推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的背景下,上地街道和后山镇的创新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它们不仅展现了便民服务的多样化路径,更为全国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