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劳动局如何保障职业健康?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劳动局如何保障职业健康?
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主题为“坚持预防为主,守护职业健康”。作为政府负责劳动与社会保障事务的重要部门,各地劳动局(现多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人社局”)积极行动,推出一系列措施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
传统职业病防治:专项治理见成效
在传统职业病防治方面,劳动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聚焦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危害因素,对相关企业进行重点治理。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纳入专项治理企业18.5万家,完成治理7.5万家。
加强重点职业病监测:通过持续监测,及时掌握职业病发病情况。数据显示,全国新发职业病确诊病例呈下降趋势,2022年比2019年下降了40%。
完善职业病诊疗康复体系:目前全国已建立620家职业病诊断机构、5670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829家尘肺病康复站,基本形成“地市诊断、县区体检、乡镇康复”的服务网络。
新型职业病防控:创新举措应对新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良作业方式、工作压力等新型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日益增多。劳动局积极应对这一挑战:
编制重点人群健康保护指南:针对医务人员、核电站工作人员、消防救援人员等重点人群,制定专门的职业健康保护指南。
推进职业健康知识普及:通过“五进”活动(进机构、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
加强心理健康促进:编制工作相关疾病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促进指南,关注劳动者心理健康。
全面保障:构建职业健康防护网
为全面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劳动局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
完善法规标准体系:修订《职业病防治法》,制定《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明确职业健康工作目标和任务。
强化工伤保险保障:将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确保患者获得及时救治。
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通过多部门协作,形成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共同参与的职业健康保护机制。
加强监督执法:严格落实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职业病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各地劳动局将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为劳动者筑起坚实的职业健康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