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铬含量超标,小心吃到工业明胶!
食品中铬含量超标,小心吃到工业明胶!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公众关注。根据《GB2762-2011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中铬含量不得超过2.0 mg/kg,谷物及其制品不得超过1.5 mg/kg,蔬菜及其制品不得超过0.5 mg/kg,豆类及其制品和肉及肉制品均不得超过1.0 mg/kg。值得注意的是,食品中铬含量超标往往意味着使用了工业明胶而非食用明胶,这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务必留意,避免购买到含有工业明胶的产品。
铬元素的危害
铬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食品中铬含量超标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铬元素可通过空气、土壤和水体污染进入食物链,最终影响人体健康。研究表明,铬元素在人体内可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等器官的损伤。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受到铬的神经毒性影响,即使是低水平的铬暴露也会对儿童的生长和神经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工业明胶与食用明胶的区别
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在生产过程和安全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工业明胶熬制过程简单,可能含有甲醛等防腐剂,存在重金属铬、砷等残留,菌落总数超标。而食用明胶以新鲜牛皮和猪皮为原料,经过严格筛选和多道工序制成,是一种无脂肪的高蛋白,不含胆固醇,具有优良的胶体保护性和表面活性。食用明胶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作胶凝剂、稳定剂、乳化剂、增稠剂、发泡剂、搅打剂、粘结剂、结晶生长调节剂和澄清剂等。
检测方法与标准
食品中铬含量的检测方法多样,包括凯氏定氮法、红外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比色法、紫外光谱仪等。其中,近红外光谱仪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无损检测。根据《GB2762-2011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不同食品中铬含量的限量要求如下: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不得超过2.0 mg/kg,谷物及其制品不得超过1.5 mg/kg,蔬菜及其制品不得超过0.5 mg/kg,豆类及其制品和肉及肉制品均不得超过1.0 mg/kg。
案例分析
近期,央视与上海消保委联合抽检发现,部分高跟凉鞋存在勾心项目不符合标准的问题,其中4双高跟凉鞋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含量超标,某品牌凉鞋的六价铬含量更是超过标准限量要求的2.5倍。此外,热销的“踩屎感”鞋子存在设计缺陷,容易导致足弓塌陷和功能性扁平足。儿童鞋和老人鞋也相继被检出甲醛、重金属总量和邻苯二甲酸酯超标等问题,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
预防措施
为避免购买到含工业明胶的食品,消费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正规渠道和知名品牌,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
- 注意食品的外观和气味,如有异常应谨慎购买。
- 关注食品安全相关信息,了解常见问题和防范措施。
- 在选购鞋子等可能含有铬的产品时,应注意检查产品标识和安全认证,避免购买劣质产品。
- 如发现疑似问题产品,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食品中铬含量超标问题不容忽视,需要监管部门、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确保食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