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前夕,多地完善老年人公交优惠:政策落地仍存挑战
重阳节前夕,多地完善老年人公交优惠:政策落地仍存挑战
重阳节前夕,各地纷纷推出或完善老年人公交优惠政策,以实际行动践行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然而,在政策落地过程中,老年人出行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从政策、问题到解决方案三个维度,探讨如何让公交出行真正成为老年人的便利之选。
政策普惠:各地公交优惠各有特色
在厦门,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分国籍、不分地域,凭有效证件即可全时段免费乘坐常规公交、快速公交(BRT)和地铁。据统计,近3年来,仅厦门公交集团就为老年人提供了12601.3万人次的免费客运服务。
潮州市则根据年龄实行差异化优惠:60-69周岁的老人可享受半价优惠,70周岁以上则完全免费。值得注意的是,潮州还特别规定,所有持有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均可享受免费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待遇。
天津市的政策则更具包容性:凡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无论是否具有本市户籍,均可享受免费乘坐公共汽车的优待。这一政策覆盖了本市全程票价在2元以下(含2元)的常规公共汽车线路。
现实困境:智能化时代的“数字鸿沟”
尽管有政策红利,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老年人仍感到“出行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2.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15.4%。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如何让老年人便捷出行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北京日报发布的《老年人出行习惯调查报告》显示,81.9%的受访老年人认为出行难,其中43.1%的老人都遇到过路边招手打不着车的情况。对于日常使用轮椅的老年人来说,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即便是公交出行,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高德打车联合发布的《老年人出行现状调查报告》指出,64%的老年人表示,当出门距离较远时,需要家人接送。在家人无法接送时,老年人普遍不会使用数字化出行方式。
创新突破:多地探索适老化出行服务
面对老年人出行难题,各地积极探索创新解决方案。
打车软件的适老化改造
不少打车平台推出了老年版应用。以滴滴打车为例,其老年版小程序界面简洁,自动定位,无需输入目的地即可一键叫车。这种设计大大降低了老年人使用打车软件的门槛。
优化老年打车专线
北京市优化95128老年人打车专线保障机制,每天平均受理近300个电话订单。南京市则形成包括95128电话叫车、固定点助老设备叫车、手机APP助老打车“一键叫车”以及巡游车扬召叫车在内的多元化助老打车服务体系。
安装助老叫车设备
南京在医院、社区、养老院等老年人密集区域安装助老叫车设备。首次使用时只需刷身份证或市民卡,之后即可自动匹配手机号码,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的出行。
建立爱心打车站
北京全市启用超过1500个助老打车暖心车站,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打车服务。这些车站通常设置在社区、医院等老年人经常出入的场所,有效解决了老年人“打车难”的问题。
未来展望:构建更加友好的出行环境
要真正实现老年人出行无忧,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设施:比如在公交站点设置醒目的标识,提供清晰的线路信息,增加无障碍设施等。
推广普及适老化出行服务:鼓励更多城市学习北京、南京等地的经验,建立完善的助老打车服务体系。
加强数字技能培训:通过社区、老年大学等渠道,为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机和出行软件使用培训,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
完善政策保障:在制定城市交通规划时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重阳节不仅是尊老敬亲的日子,更是反思和改进老年人出行服务的契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老年人打造更加安全、便捷、友好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