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浮生》全球首映!切入国漫的视角,回望历史深处的杭州
《白蛇:浮生》全球首映!切入国漫的视角,回望历史深处的杭州
昨晚,动画电影《白蛇:浮生》在杭州印象西湖举办全球首映盛典。
当路演嘉宾赵雅芝、叶童、陈昊宇、陈丽君同框出场时,热搜一下子爆了——两代许白、新老白蛇在同一个时空“梦幻合体”。
什么是新?什么是老呢?
对比92版的《新白娘子传奇》,追光动画的“白蛇系列”三部曲是新的;对比南宋时期的临安城,当下的杭州是新的。
不过,等我们在影院里坐下,看到《白蛇:浮生》中的南宋市井,跟着国漫细览杭城,便会发现时代的重叠、文化的交融。
各种杭州的地名、宋韵的元素
用细节雕琢杭州的城市形象
《白蛇:浮生》的剧情是前两部的延续。
“无论他在世间何处,无论他是何模样,无论他还记不记得我,我都要找到他……”影片开场,小白的这句独白是全片的灵魂。电影讲述了500年后,小白在南宋临安城找到了许宣的转世许仙,而上一世许宣的宠物狗肚兜也投胎成人,两妖两人再度展开一段羁绊。
影片最明显的观感是:当历史照进了国漫,就折射出一个饱满立体的杭州。
从开头到结尾,观众能接触到诸多杭州城市的元素。
许仙与小白初遇在西湖断桥之上、许仙的家住在过军桥黑珠儿巷、许仙的姐夫首次出场是在河坊街、青白夜探瘟疫案经过了南星桥四眼井、姐夫酒后拉着小青要去候潮门、主角团在钱塘江边看端午赛龙舟、小白带着许仙飞到了九溪烟树等。
那么密集的地名露出,感觉就是为了表达影片中一位路人船客说的话:“西湖天下美景,杭州人间福地”。
此外,这还是一部很懂宋韵的作品。
不仅在空间场景还原了一个南宋时期的市井,还在很多细节上重现历史,例如影片中的银子是束腰形的宋代银铤、茶盏是宋代的兔毫盏、茶盏边上放着点茶用的茶筅、“保安堂”医馆门口的针灸铜人也是宋代铸造的。
再加上影片以传统节日为推进线,出现了端午、元宵、寒食、中秋等宋代的节庆习俗,都在一点一滴地雕琢着杭州的城市形象。看完影片,观众脑海里会冒出这样一个杭州——有江南烟雨的氤氲、水墨诗意的建筑、繁华热闹的街巷以及风雅精致的生活,从而加深了对这座城市的印象。
观影结束后,百家讲坛主讲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给出这样的评价:“名城、名山、名湖一定有着名人、名作的加持,提到庐山会想到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提到长安会想到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提到西湖会想到苏轼的‘淡妆浓抹总相宜’。希望以后提到西湖,大家还会想到《白蛇:浮生》。”
延续《长安三万里》的“追光精神”
将电影流量转化为文旅流量
既讲城市宣传,又重历史传播——这熟悉的“配方”,容易让人联想到追光动画出品的另一部国漫《长安三万里》。
去年,《长安三万里》上映后,引起了一阵“梦回大唐,诗游长安”的后劲。
看完影片的观众纷纷回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唐诗经典,又迫不及待地踏上西安旅游(影片上映10天,外省至西安的酒店和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339%,省外游客在当地景区的购票量同比增长超28倍)。
如今,《白蛇:浮生》将唐风改为宋韵,将取景地改为杭州。这一波国漫的流量,杭州能接住吗?
摄影:江玥
7月31日晚上,《白蛇:浮生》全球首映盛典现场还举办了“跟着电影去旅行”全国启动仪式,这意味着,官方自上而下都将着力推动电影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力图把电影流量转化为旅游流量。
从今年暑假开始,杭州的文旅部门适时推出了一系列联动活动,在全市塑造了10处电影主题实景集章打卡点,让市民游客在杭州的街头山水间与《白蛇:浮生》相逢。
10处打卡点,一半位于上城区,一半位于西湖景区,代表了杭州的“城”与“湖”。
这一段打卡之旅可以从清河坊历史街区开始,先去叭蜡子巷小广场与《白蛇:浮生》的沉浸式场景合影,再去鼓楼小广场的南宋邮局盖章,接着去打铜巷、通江桥、凤山水城门、钱塘江畔等地,一路寻找“白蛇”的线索,收集章印。
摄影:江玥
影片中,许仙姐夫在南宋的“河坊街”夸赞刚出炉的拍花糕,我们也可以在如今的河坊街品尝定胜糕;许仙携小白、小青在钱塘江边看龙舟赛,我们则可以在江边的书房里喝茶、读书、观潮起潮落……古与今、虚与实的交错,为打卡旅游更添几分意趣。
不过在这场流量的转化行动中,还应该有市场自发的响应。
《长安三万里》票房大卖后,西安的旅行社推出了各种“跟着电影去旅行”的线路套餐、当地的汉服商家迅速增加了剧中人物的妆造形象、大唐不夜城推出“与李白对诗”等沉浸式体验帮游客“入戏”……只有配套的市场体验跟上来,一时的“网红”才能变成“长红”。
《白蛇:浮生》将于今年8月10日在全国上映,现阶段,大家可以先在杭州参与电影主题实景打卡,集章活动将持续至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