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这就是,华坪女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这就是,华坪女高!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yndaily.com/html/2024/yunxinwen_0909/128634.html

又是一年开学季,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华坪女高)迎来2024级新生。这所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自2008年创建以来,已累计将2000多名贫困女孩送出大山,送进大学。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高一新生军训练习唱军歌。华坪融媒 付兴贵 摄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
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
藐视卑微的懦夫。”

这段曾经打动过无数网友的誓词,最初由华坪女高的一位语文老师所写,张桂梅校长修改后在全校推广,字字铿锵,直击人心,激励着一届又届学生。


华坪女高2024级新生在校园里练习课间操。丽江融媒 赵庆祖 摄

华坪女高坐落在云南丽江华坪县城边的一个小山包上,学校的大门并不阔气,教学楼的墙面也已有些斑驳。这所学校其貌不扬,历史也不算长,但这里的动人故事,很多很多……

一所没有“门槛”的学校

时间回到1996年,张桂梅从大理调到丽江华坪,先后在中心中学、民族中学担任老师。教学过程中她发现一个现象:女孩辍学、退学的情况时有发生,数量远高于男孩。一打听才知道,有的去打工了,有的小小年纪就嫁人了。

而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更是让她痛心不已——大山深处,一户人家居然为了3万元彩礼要自己的女儿辍学嫁人。张桂梅气冲冲地要带女孩走,“上学的费用我来出!”可女孩的母亲以死相逼,张桂梅实在拗不过,只能放弃。“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自此之后,一个梦想渐渐在张桂梅心中萌生:办一所免费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们都能读书。

2008年9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华坪女高正式开学。首届共招收100名女生。从建校第一天起,张桂梅校长便定下规矩:学费、住宿费等全免,只收取少量伙食费。对贫困家庭的女孩,即使基础差、中考分数没过线,也全部招进来。

截至2024年8月,华坪女高已招录17届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丽江各县区的贫困家庭。这个没有“门槛”的学校,点亮了大山里女孩们的梦想与希望。


张桂梅在检查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新华社 陈欣波 摄

一所很“拼”的学校

“快一点,再快一点!”“跑起来,都跑起来!”“还有1分钟,还有30秒……”这样的话,几乎每天都在华坪女高不断重复着。“喊话”的是张桂梅校长,她总是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吃饭、睡觉。


华坪女高食堂,张桂梅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们吃饭。新华社 陈欣波 摄

在校园里,姑娘们几乎做什么事情都是跑着的。谁的动作慢了,张桂梅马上拿起小喇叭一顿催促,“疾言厉色”,说哭过好多学生。


华坪女高学生临睡前在宿舍楼道里复习。新华社 陈欣波 摄

曾经有从上海来的志愿者,给张桂梅提意见,说学生们实在太苦了。但张桂梅有自己的道理:“我们不拿出这样拼的架势,孩子们怎么和外面条件好、基础好的孩子比?”


张桂梅在宿舍楼前叫学生们起床。新华社 江文耀 摄

在张桂梅校长的带领下,华坪女高全体师生奋力拼搏,硬生生地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2011年夏天,首届毕业生一炮打响,这些进校时几乎都是“线下生”的姑娘们,高考百分之百上线,还有几名学生考上了一本。此后的13年里,华坪女高本科上线率、一本上线率稳居丽江市前茅。


华坪女高学生在消防员协助下过平衡木。新华社 陈欣波 摄

当然,华坪女高绝不是让学生“死读书”。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活动。


华坪女高学生在体验翻越障碍板。新华社 陈欣波 摄

在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学生们体验消防训练,学习消防知识,还和“又萌又猛”的搜救犬来了场亲密互动。


几名华坪女高学生和搜救犬合影留念。新华社 陈欣波 摄

在大唐观音岩水电站,学生们领略“高峡出平湖”的壮阔,学习发电原理、清洁能源等知识。在南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学生们亲身体验多个训练课目,感悟国防精神,汲取空天力量……

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了解到各行各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一所没有毕业典礼的学校

每年高考,华坪女高的送考都特别有“仪式感”。一大早,贴有“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高考接送车”的“专车”驶进校园,统一接考生们赶赴考场。低年级的学生会为学姐们加油打气,女孩们在教学楼前整齐排开,挥舞着手中的红扇,“高三,加油!”“高三,加油!”声音洪亮,气势十足。


华坪女高低年级学生集体为参加高考的学姐加油。新华社 江文耀 摄

考试结束,师生们统一乘车返回学校。一路上,师生们会一起唱响《红梅赞》《万疆》等歌曲,来释放紧张的情绪。歌声飞扬,沿途往往会引来不少人“围观”。


2024年6月7日,张桂梅与学生在返校的车辆上一起唱歌。新华社 胡超 摄

然而,仪式感满满的送考,其实也是送别。华坪女高是一所没有毕业典礼的学校。一旦最后一科考完回到女高,高三的学生们就必须即刻收拾东西离校回家。张桂梅校长则会“躲”起来,独自消化离别的情绪,不愿再见姑娘们。

“我们历来都没有告别仪式,不想孩子们悲伤地离开学校,我不要她们这些眼泪,我要的是她们信心满怀,走向另外一个目标,祖国哪里需要,就上哪里去。”

一所“青春接力”的学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华坪女高走出的大山女孩,有不少选择去了条件艰苦的地区,这是青春的接力,也是爱与信念的传承。


华坪女高毕业生冉梦茹。(人民陆军微信号)

2020年9月,张桂梅接到两名学生的电话,在大连读书的冉梦茹和在桂林读书的刘敏相约去西藏当兵。几个月后,两名学生正式入伍。“当兵之后除了身体素质更强,我觉得自己也懂事了很多,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拿着优异成绩向老师汇报,才有底气告诉身边战友:我是张桂梅的学生。”——冉梦茹。

2021年9月,张桂梅再次接到学生应征入伍的消息,在云南农业大学读书的丁王英同样选择奔赴雪域军营,成为一名高原女兵。


训练中的丁王英。(人民陆军微信号)

丁王英是云南通达傈僳族乡近20年来第一位女兵。2023年,她成功考取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还在学校“精武·2023”军事基础竞赛中一举摘得三个课目桂冠,成为师生口中的“三冠王”!2024年春节前夕,一身戎装的丁王英回到华坪探望她心心念念的张老师。当张桂梅说她长高了时,丁王英动情地说:“现在换我来保护您!”

还有多届女高学生已大学毕业,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走出大山,回馈大山,改变大山,理想信念开花结果。这些曾经一度面临辍学的山区女孩,不仅自己努力成才,还将这份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陈法羽回校看望张桂梅老师。新华社 陈欣波 摄

华坪女高第二届学生陈法羽毕业后顺利考入云南警官学院,如今已成为丽江市永胜县的一名人民警察。领到的第一个月工资,陈法羽全部都打到了女高账户上,资助需要帮助的学妹。“在工作中,我始终秉承着‘女高人’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立足岗位,勤奋工作。”——陈法羽。

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吕朝丽在部队担任卫生员多年。“是女高,让我懂得了奉献和感恩,我要将它的精神传递下去。”每年休假回家,吕朝丽都会去看望张桂梅老师,并给母校的学妹们捐赠学习用品。


吕朝丽为战友拿药。(八一青春方阵微信号)

还有不少女高学生成为人民教师,女高首届毕业生周云丽就是其中一个,而且她任教的学校,就是母校华坪女高!


周云丽在给学生上课。新华社 周磊 摄

2015年大学毕业后,周云丽考取了宁蒗县城的中学教师岗位。听说母校缺数学老师后,她果断放弃县城工作,放弃了到手的正式编制,回到女高做代课老师。一年后才转正。


周云丽在宿舍楼走廊辅导学生。新华社 陈欣波 摄

为了不让张老师失望,周云丽努力精进自己的教学水平,曾经有一整个星期都没踏出过校门,授课之余整天备课刷题。现在的周云丽,已成长为女高的骨干教师。“孩子们考得好,走得远,飞得高,越来越好,一代人去影响下一代人,这是张老师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周云丽。


张桂梅和学生们在一起。新华社 陈欣波摄

在面对媒体或公开讲座时,每每谈到自己的学生,张桂梅总是充满了自豪和自信:“我们女高的学生,会顶起一片天来!”

祝福华坪女高的姑娘们,不负韶华、梦想成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