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原研药和仿制药,该怎么选?
进口原研药和仿制药,该怎么选?
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价格差异一直备受关注。以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为例,罗氏公司生产的原研药“罗氏芬”价格高达80多元,而国产的仿制药却仅有4~5元,两者的价格相差近20倍。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价格差异?患者在选择时又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价格差异的背后
原研药,顾名思义就是原创性的新药,需要经过科学家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进行层层筛选,并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平均需要花费15年左右的研发时间和数亿美元,研发成本很高,因此价格昂贵。
相比之下,仿制药则是在原研药专利到期后,其他制药企业复制其主要分子结构生产出来的药物。这些药物在活性成分、给药途径、剂型和规格等方面与原研药相同,但制备工艺、辅料和包装材料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由于省去了大量研发成本,仿制药的价格通常为原研药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
仿制药质量的提升之路
我国仿制药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低标准到高质量的转变。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明确将仿制药定义为“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并要求所有新批准上市的仿制药都必须与原研药质量疗效一致。这一改革标志着我国仿制药审批标准与国际接轨。
为了确保仿制药的质量,国家实施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该政策要求仿制药必须与原研药在质量、疗效上达到一致,具体包括:
- 药学等效:活性成分、剂型、规格等与原研药相同
- 生物等效:通过生物利用度研究,确保仿制药在人体内的吸收程度和速度与原研药相当
- 临床等效: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仿制药应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
医学专家的观点
对于原研药和仿制药的选择,医学专家普遍认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在临床上已经可以替代原研药。国家医保局持续针对集采中选药品开展临床真实世界研究评价,对临床患者的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集采中选药在临床使用中的疗效有保证。
但是,也有部分医生反映,某些仿制药在实际使用中效果不如原研药。例如,有医生指出,使用相同剂量的降压药,进口药可将血压控制稳定;而使用集采药,患者血压难以控制至正常水平或波动较大。这种差异可能与个体差异、制剂工艺、原辅料质量等因素有关。
如何做出明智选择
面对原研药和仿制药的选择,患者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经济条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选择原研药可以确保获得稳定的效果。但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来说,仿制药可以显著减轻经济负担。
药物可及性:在某些情况下,原研药可能因各种原因(如供应链问题、采购政策等)难以获得,此时高质量的仿制药是一个可靠的选择。
个体差异:如果在使用仿制药过程中出现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考虑更换其他品牌或选择原研药。
医生建议:最重要的是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经验,推荐最适合的药物。
结语
原研药和仿制药各有优劣。原研药在研发和创新方面具有优势,而仿制药则通过一致性评价政策的严格把关,在质量上已经达到了与原研药相当的水平。对于患者来说,选择哪种药物应该基于个人情况、经济条件以及医生的专业建议。无论选择哪一种,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定期监测疗效和安全性,确保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