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推广“清化祛瘀法”:慢性肾病治疗的新突破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推广“清化祛瘀法”:慢性肾病治疗的新突破
慢性肾病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慢性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在延缓肾功能衰退、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独特优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举办的2024年方药量效分会学术年会上,多位知名中医专家分享了他们在慢性肾病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何立群教授团队提出的“清化祛瘀法”。
“清化祛瘀法”的理论基础
“清化祛瘀法”是何立群教授团队经过30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的治疗慢性肾病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病、症、理、法、方”完备的治疗体系。其核心理念是:肾脏疾患的发病乃邪正相搏,正虚邪实为主,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本。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清化湿热、活血化瘀、补肾健脾等方法,达到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清化祛瘀法”的临床应用
“清化祛瘀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惠及全球数百万患者。其具体应用包括:
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辨证施治,开具个性化中药处方。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丹参、茯苓、泽泻等,这些药物具有补肾健脾、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功效。
中药外用:何立群教授团队研发的“益肾贴”是该疗法的一大特色。这种贴剂以温阳散寒的中药组成,通过贴敷于肾俞穴等特定穴位,刺激经络,激发经气,发挥调五脏、行气血和调阴阳的作用。对于早期慢性肾炎、轻度蛋白尿、肾阳虚手足不温、畏寒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饮食调护:强调限制蛋白质摄入,监控心血管疾病指标,限制磷的摄取。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现状与展望
目前,“清化祛瘀法”已在多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例如,上海市普陀区宜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何立群上海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的指导下,将该疗法应用于社区医疗服务,使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名中医的诊疗服务。
然而,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病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中医药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其次,中医药治疗的机理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以更好地解释其科学性。最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团队建设也需要加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尽管如此,“清化祛瘀法”等中医药治疗方法为慢性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中医药必将在慢性肾病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