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陆军军医大学揭秘褪黑素助眠新机制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58:2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陆军军医大学揭秘褪黑素助眠新机制

近日,陆军军医大学研究团队在《当代生物学》和《先进科学》发表的系列研究成果,揭示了褪黑素促进睡眠的新机制,为治疗失眠和改善睡眠质量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睡眠障碍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据统计,中国普通人群中有临床意义的失眠患病率约为15%。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教授胡志安带领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觉醒睡眠机制的研究,其最新发现为理解褪黑素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02

褪黑素作用机制的新发现

研究团队发现,丘脑室旁核(PVT)在调控觉醒睡眠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PVT可以被视为大脑中控制睡眠和觉醒的“开关”,而褪黑素则是这个开关上的“钥匙”。

褪黑素的双重功能

研究揭示了褪黑素通过不同受体类型实现的双重功能:

  • 促进睡眠:褪黑素通过激活PVT中的1型和2型受体,延长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时间,帮助人们进入更深沉的睡眠状态。
  • 提升睡眠质量:在睡眠期间,褪黑素通过激活3型受体,促进记忆相关神经元的结构回缩,有助于大脑的恢复和记忆巩固。

褪黑素受体的节律性

研究还发现,褪黑素受体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这种节律性提示我们,褪黑素主要在夜晚发挥睡眠引导作用,强调了保持规律作息对于维持良好睡眠的重要性。

03

临床应用前景

目前,临床上已有一些基于褪黑素受体的药物。例如,阿戈美拉汀就是一种激活1型和2型受体的药物,用于治疗失眠和抑郁症。未来,如果能开发出同时作用于3型受体的药物,有望进一步提升睡眠质量。

04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研究团队指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正常生理机制的探索上。要将这些发现转化为临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病理机制和干预手段。此外,技术瓶颈(如在体实时研究的技术限制)也是未来需要突破的方向。

05

对公众的启示

  1. 正确使用褪黑素:褪黑素不是简单的安眠药,其效果依赖于大脑中的受体和复杂的神经机制。随意使用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保持规律作息:研究发现褪黑素受体的表达具有节律性,这提示我们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对于维持良好的睡眠至关重要。

  3. 综合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I)等心理干预手段也被推荐为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法。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褪黑素作用机制的理解,也为开发更有效的睡眠障碍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有望为失眠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