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附院专家进社区,教你正确注射胰岛素
青大附院专家进社区,教你正确注射胰岛素
近日,青大附院内分泌代谢科二病区的专家团队走进古城台社区,开展了一场以“胰岛素规范注射”为主题的健康科普讲座。此次活动旨在帮助社区居民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专家详解胰岛素注射要点
活动现场,护士长吴青霞及糖尿病专科护士张静、赵文莲为居民们详细讲解了胰岛素注射的各个环节。从注射前的准备工作到具体的注射手法,从注射部位的选择到注射后的注意事项,专家们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居民们的各种疑问。
注射部位与轮替方式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主要包括腹部、手臂、大腿和臀部。”吴青霞护士长介绍道,“在选择注射部位时,需要避开脂肪增生、脂肪萎缩、发炎、水肿、疤痕或感染的部位。”
具体来说,腹部的注射范围是以肚脐为中心,向外约一个手掌的距离;手臂的注射部位是肩膀到手肘间的上臂外侧中段;大腿的注射部位是大腿前外侧的上1/3;臀部则是双侧臀部外上方。
为了确保胰岛素的吸收效果,注射部位需要进行系统性轮替。例如,腹部可以分为四个小区域,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区域,每次注射间隔一指宽,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
注射技巧与注意事项
“在注射胰岛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张静护士补充道:
- 注射前要确保双手清洁,使用75%酒精棉片消毒注射部位;
- 混浊的胰岛素需要在手掌心轻轻滚动混匀;
- 注射时保持45-90度的角度,缓慢推注药液;
- 注射完毕后需停留5-10秒再拔针,用酒精棉片轻按压注射部位,但不能按摩;
- 注射后需将用过的针头丢入专门的锐器收集筒,不能随意丢弃。
正确注射关乎生命安全
“胰岛素注射看似简单,但错误的操作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赵文莲护士强调,“不规范的注射手法可能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影响血糖控制效果,甚至引发低血糖等危险情况。”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其症状包括出汗、心慌、手抖、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意识不清等。严重时,低血糖可能导致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据统计,中国约有1000万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不正确的注射方法会显著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居民反馈与活动意义
“以前总觉得打胰岛素很简单,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么多讲究。”参加活动的李阿姨感慨道,“今天听了专家的讲解,才知道自己之前有很多不当的操作,以后一定会按照规范来。”
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居民对胰岛素注射的认知,也增强了他们自我管理糖尿病的信心。通过专家的现场示范和指导,许多患者纠正了错误的注射习惯,掌握了科学的注射方法。
青大附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表示,社区科普活动是提升糖尿病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这类活动,可以普及糖尿病知识,推广规范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健康管理理念。同时,这也体现了医疗机构服务社区、关爱居民健康的宗旨。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科学规范的疾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青大附院专家进社区开展科普活动,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实用的健康知识,也为推动糖尿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持续的健康教育和专业指导,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能够实现病情的有效控制,享受高质量的生活。